患者女,52岁,因“腹泻1年”来诊。患者糖尿病病史8年余,近1年反复出现腹泻,粪溏软,或呈水样,腹痛不明显。粪常规:正常。消化道彩超:未见异常。

糖尿病性腹泻的常见症状不包括

A:无痛性腹泻 B:大量水样粪 C:粪伴脓血 D:常在进餐后尤其夜间发生 E:间断性发作,可自行缓解

患者男,46岁。腹泻2年,大便4~6次/d,糊状,可见不消化物,进油腻饮食后加重,伴上腹痛,疼痛向后背放射,并且逐渐加重,体重下降>5kg。既往:长期饮酒,白酒500ml/d,10余年。查体:消瘦,腹软,上腹压痛阳性,肝,脾未触及。B型超声提示:胰腺钙化,胰管扩张。

其腹泻的发生机制是

A:分泌性腹泻 B:渗出性腹泻 C:渗透性腹泻 D:胃肠动力失常 E:炎症性腹泻

下列病人均有不洁饮食史引起腹痛,腹泻,其可能诊断是

起病急,发热,上腹部剧烈腹痛,呕吐,腹泻10余次,大便呈血水样,无里急后重。

A: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B: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C:嗜盐菌食物中毒 D: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E: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下列病人均有不洁饮食史引起腹痛,腹泻,其可能诊断是

起病急骤,不发热,中上腹痛,腹泻,但以剧烈呕吐为主,呕吐物内含胆汁及血液。

A: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B: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C:嗜盐菌食物中毒 D: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E: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患儿女,4个月。发热,咳嗽3天,腹泻1天,大便每天4~6次,呈稀糊状,无黏液及脓血。查体:呼吸稍急促,无脱水征,双肺底有中细湿啰音,心脏无异常发现。

腹泻最可能的原因是

A:病毒性肠炎 B:真菌性肠炎 C:大肠杆菌性肠炎 D:症状性腹泻 E:食饵性腹泻

某女性患者,55岁,因“腹泻1年”来诊。患者糖尿病病史8年余,近1年反复出现腹泻,粪溏软,或呈水样,腹痛不明显。粪常规:正常。消化道彩超:未见异常。

糖尿病性腹泻的常见症状不包括

A:无痛性腹泻 B:大量水样粪 C:粪伴脓血 D:常在进餐后尤其夜间发生 E:间断性发作,可自行缓解

某男性患者,21岁,饮用不洁河水后一天突发剧烈腹泻,继而呕吐,吐泻物呈"米泔水"样,无腹痛,查体:T36.8℃,BP95/70mmHg,腹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

该病原菌的致腹泻机制是

A:肠毒素作用肠黏膜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肠液分泌亢进 B:肠毒素激活肠黏膜上皮细胞内cAMP酶,使cAMP大量增加,快速向细胞外分泌水和电解质 C:肠毒素激活肠黏膜上皮细胞内cGMP酶,使cGMP大量增加,快速向细胞外分泌水和电解质 D:直接侵入肠黏膜内增殖,引起肠炎 E:质粒介导集聚性黏附上皮细胞,阻断液体吸收

某男性患者,21岁。因饮用不洁河水,突发剧烈腹泻,继而呕吐,腹泻物呈"米泔水"样,无腹痛,查体:36.8℃,BP90/50mmHg,腹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

该病原菌的致腹泻机制是

A:肠毒素作用肠黏膜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肠液分泌亢进 B:肠毒素激活肠黏膜上皮细胞内CAMP酶,使CAMP大量增加,快速向细胞外分泌水和电解质 C:肠毒素激活肠黏膜上皮细胞内CGMP酶,使CGMP大量增加,快速向细胞外分泌水和电解质 D:直接侵入肠黏膜内增殖,引起肠炎 E:质粒介导集聚性黏附上皮细胞,阻断液体吸收

某男性患者,36岁,因“急起剧烈腹泻,呕吐1d”来诊。时值夏季,患者无腹痛,呈米泔水样粪。查体:BP70/50mmHg。粪便检查:悬滴时见有穿梭运动,直接涂片染色,见鱼群状排列弧菌。

该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吐泻期最主要的表现为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 B:严重脱水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干燥、无弹性,舟状腹 C:成人一般无发热 D:恢复期所有患者出现反应性发热 E:潜伏期一般为2~4d F:根据脱水程度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