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
不平衡。
如在试戴时发现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时,为取得平衡
,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大前牙覆
B:加大切导斜度 C:减小髁导斜度 D:增大髁导斜度 E:换牙尖斜度小的后牙 F:调整
长轴使颈部向后倾斜 G:调整
排列,使颊尖连成的曲线突度更明显
患者,男性,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
不平衡。
如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发生在初戴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选磨上前牙舌面减小切道斜度 B:减小切导斜度 C:调换牙尖斜度大的后牙 D:调换牙尖斜度小的后牙 E:选磨
近中颊尖的远中斜面 F:选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颊尖的近中斜面
某男性患者,18岁,面下1/3明显前突,∠SNA81°,∠SNB87°。牙科模型显示严重反
,前牙反覆盖12mm,后牙为近中咬合关系。颅颌面左右基本对称。初步诊断为下颌前突。该患者已行术前正畸。通常颌面部畸形的患者在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正畸治疗。
根据术前的诊断分析,已确定该患者进行正颌治疗。该患者正颌治疗可选的术式有
A: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 B: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术 C:颏成形术 D: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E:上颌LefortⅠ型截骨 F:下颌体部截骨术
某男性患者,19岁,面下1/3明显前突,∠SNA81°,∠SNB87°。牙科模型显示严重
,前牙反覆盖12mm,后牙为近中咬合关系。颅颌面左右基本对称。初步诊断为下颌前突。该患者已行术前正畸。通常颌面部畸形的患者在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正畸治疗。
根据术前的诊断分析,已确定该患者进行正颌治疗。该患者正颌治疗可选的术式有
A: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 B: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术 C:颏成形术 D: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E:上颌LefortⅠ型截骨 F:下颌体部截骨术
无牙颌患者,戴全口义齿咬合时,上下前牙呈水平开
5mm,上下后牙呈尖对尖状态,上下中线未对齐,面下1/3增高
最常见的原因是
A:确定颌位关系时后牙咬合力量大于前牙 B:确定颌位关系时前牙咬合力量大于后牙 C:确定颌位关系时下颌做了前伸动作 D:确定颌位关系时下颌处于后退位 E:装盒、填胶时人工牙移位
某男,12岁,恒牙
,磨牙远中尖对尖。上颌略前突,下颌略后缩,U1-SN107°L1-MP96°,ANB5°,上下牙弓Ⅱ度拥挤,前牙Ⅱ度深覆
,采用拔牙矫正
内收前牙时,上颌弓丝应该适当增加的转矩是
A:前牙冠唇向,后牙冠舌向转矩 B:前牙冠唇向,后牙冠颊向转矩 C:前牙冠舌向,后牙冠颊向转矩 D:前牙冠舌向,后牙冠舌向转矩 E:前牙根舌向,后牙无转矩
某男性患者,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
不平衡。
如在试戴时发现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时,为取得平衡
,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大前牙覆
B:加大切导斜度 C:减小髁导斜度 D:增大髁导斜度 E:换牙尖斜度小的后牙 F:调整
长轴使颈部向后倾斜 G:调整
排列,使颊尖连成的曲线突度更明显
某男性患者,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
不平衡。
如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发生在初戴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选磨上前牙舌面减小切道斜度 B:减小切导斜度 C:调换牙尖斜度大的后牙 D:调换牙尖斜度小的后牙 E:选磨
近中颊尖的远中斜面 F:选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颊尖的近中斜面
解剖式垫的主要作用是()。
A:利于牙弓调整 B:便于调整颌间关系 C:恢复咀嚼功能,促进颌骨发育 D:压低后牙,升高前牙 E:增加颌间高度,解除前牙或后牙锁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