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60例ASAI1或I2级,年龄60~84岁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1h给予支链氨基酸3.5ml/kg,对照组给予羟乙基淀粉溶液3.5ml/kg。记录入室时,诱导时,切皮时,诱导后1h,诱导后2h,术后2h的中心温度(食管温度),同时记录围术期寒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中,术后体温较术前明显下降,明显低于观察组,围术期寒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输注氨基酸的作用包括
A:提高生热作用 B:防止围术期低体温 C:减少代谢类激素的释放 D:增加能量消耗 E:增加感染 F:不增加感染
选择60例ASAI1或I2级,年龄60~84岁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1h给予支链氨基酸3.5ml/kg,对照组给予羟乙基淀粉溶液3.5ml/kg。记录入室时,诱导时,切皮时,诱导后1h,诱导后2h,术后2h的中心温度(食管温度),同时记录围术期寒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中,术后体温较术前明显下降,明显低于观察组,围术期寒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结合该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全身麻醉状态时的肌肉松弛不影响氨基酸的代谢性热量产生 B:内脏外的热量产生不会发生在心,脑,肾 C: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氨基酸 D:输注氨基酸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低 E:输氨基酸的患者体温基本保持不变 F:输氨基酸的患者体温也降低
男性,62岁。腹部挤压伤后48小时发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症手术发现结肠穿孔,行穿孔处结肠外置,腹腔引流术。术后发热39℃,轻度腹胀,有排气排便。术后第2天尿量由40ml/h以上,逐渐减少至25ml/h以下,患者神志清楚。经补液仍不见好转。
为观察病情变化,最有价值的监测是
A:神志变化 B:体温变化 C:血压变化 D:每小时尿量,尿比重 E:血常规变化
王某,70岁,晨练过程中突然昏倒在地,经现场抢救,呼吸,心跳恢复,但意识仍未恢复,现场救护人员协助王某取复原体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待急救车到来。
取复原体位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呕吐物误吸 B: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 C:保证脑部的血液供应 D:便于观察病情变化 E:膈肌下降,减少对心脏的压迫
患者,男,16岁,患有支气管扩张4年。近日因受凉后,体温38.0℃,咳黄脓痰,伴咯血,每日咯血量约50ml。
护士观察患者病情时,以下哪项不属于观察的重点内容
A:咯血情况 B:体温变化 C:痰液情况 D:缺氧表现 E:体重变化
患者女性,30岁。既往月经不规律,停经42天。右下腹痛5小时伴发热,体温38.9℃。拟诊急性阑尾炎。
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的观察重点是
A:腹痛的观察 B:出现已退的体温再次升高 C:腹腔引流管的观察 D:尿量 E:血压变化
某男性患者,72岁。肺心病,下肢水肿,哮喘严重并呈端坐呼吸,护理人员观察此患者时应注意
护理人员应重点观察
A:体温 B:尿量 C:呼吸、血压、脉搏的变化 D:输液点滴情况 E:患者的饮食状况
某男患者, 58岁,右手活动不灵,不能站立,语言吐词不清。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加重,急诊。血压18/15kPa。
主要观察下列哪些指标的变化?
A: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变化 B:定期测量血压的变化 C:定期测量瞳孔的变化 D:防止血压过低 E:观察尿量的变化 F:观察体温的变化
某小学班主任采用行为观察和评定的方法,用自己班上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加入少先队对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的影响。行为评定时,最先入队的几个学生所有项目评分都高。
老师采用的观察是
A:自然观察 B:模拟观察 C:参与观察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某男性患者,58岁,右手活动不灵,不能站立,语言吐词不清。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加重,急诊。血压18/15kPa。
主要观察下列哪些指标的变化?
A: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变化 B:定期测量血压的变化 C:定期测量瞳孔的变化 D:防止血压过低 E:观察尿量的变化 F:观察体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