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
不平衡。
如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发生在初戴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选磨上前牙舌面减小切道斜度 B:减小切导斜度 C:调换牙尖斜度大的后牙 D:调换牙尖斜度小的后牙 E:选磨
近中颊尖的远中斜面 F:选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颊尖的近中斜面
某护士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正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其任务是铺无菌盘及戴消毒手套。
戴无菌手套时,错误的一项是
A:洗手,剪指甲,戴口罩 B:核对手套号码,灭菌日期及包装 C:未戴手套的手持手套的反折部分取出手套 D:戴上手套的手持手套的内面取出手套 E:戴好手套后,双手置于胸前
患者,58岁。因工作需要,拔牙后半个月即做了全口义齿修复。戴牙后半年,因进食时食物塞入基托组织面无法忍受而就诊。
进食时食物塞入基托与黏膜间的原因是
A:人工牙颊舌径过小 B:基托伸展过度 C:基托过厚 D:基托过薄 E:牙槽骨吸收,使基托与黏膜不密贴
患者男,78岁,牙列缺失,从未戴用义齿。1个月前两次印模法制取全口义齿印模,1周后试排牙,颌位记录准确,再过1周戴牙。今戴用义齿2周后复诊。
上全口义齿戴用后,在静止,说话,打哈欠时固位均好,但咀嚼食物时义齿易脱位,应做的处理是
A:加大垂直距离 B:调磨义齿边缘 C:缓冲义齿组织面 D:义齿与黏膜不贴合,重新制作 E:选磨调
,促进咬合平衡
患者女,70岁,戴用全口义齿后,自诉疼痛,义齿翘动。
若患者感义齿摘戴时疼痛,可能的原因是
A:基托边缘过长 B:咬合不均衡 C:剩余牙槽嵴存在较大倒凹区 D:取模时压力不均匀 E:垂直距离过低
患者,58岁。因工作需要,拔牙后半个月即做了全口义齿修复。戴牙半年后,因为进食时食物塞入基托组织面无法忍受而就诊
进食时食物塞入基托与黏膜间的原因是
A:人工牙颊舌径过小 B:基托伸展过度 C:基托过厚 D:基托过薄 E:牙槽骨吸收,使基托与黏膜不密贴
某男性患者,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
不平衡。
如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发生在初戴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选磨上前牙舌面减小切道斜度 B:减小切导斜度 C:调换牙尖斜度大的后牙 D:调换牙尖斜度小的后牙 E:选磨
近中颊尖的远中斜面 F:选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颊尖的近中斜面
某男性患者,9岁2个月,主诉:"地包天"。病史:乳牙期已有反咬现象,否认不良习惯及家族史。检查:牙列
,
反
,
近中关系,下颌可退至切对切,乳尖牙
干扰
该患者每天戴用矫治器的时间为
A:进食时不戴,其他时间均戴 B:8h C:12h D:24h E:16h
患者,男,9岁2个月,主诉:“地包天”。病史:乳牙期已有反咬现象,否认不良习惯及家族史。检查:牙列
,
反
,
近中关系,下颌可退至切对切,乳尖牙
干扰
中关系,下颌可退至切对切,乳尖牙
干扰。该患者每天戴用矫治器的时间为( )
A:进食时不戴,其他时间均戴 B:8h C:12h D:24h E:16h
患者,男,9岁2个月,主诉:"地包天"。病史:乳牙期已有反咬现象,否认不良习惯及家族史。检查:牙列
,
反牙合,
近中关系,下颌可退至切对切,乳尖牙牙合干扰。
该患者每天戴用矫治器的时间为 ()
A:进食时不戴,其他时间均戴 B:8h C:12h D:24h E:1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