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6岁。因左颊穿通伤就诊,关于颊部缺损的处理
若无组织缺损或缺损较少,应采取的措施是
A:将口腔黏膜,肌和皮肤分层缝合 B:严密缝合肌层和皮肤黏膜留有引流物并二期愈合 C:口腔黏膜与皮肤相对缝合,消炎创面 D:放置引流物于创面中加压包扎 E:皮瓣修复缺损关闭创口
某女性患者,55岁,左鼻翼发现皮肤病损18个月,面积逐渐增大,反复出现破溃。就诊时检查:病损位于左鼻翼,约1cm×1cm,略高出皮肤,中央表浅溃疡,有薄层黑褐色痂皮覆盖,腮腺区和颌下未及肿大淋巴结。
如果手术切除后鼻翼缺损的宽度约1.3cm,下述方法中最理想、简单和安全的修复方法为
A:耳廓复合组织块游离移植 B:以滑车上动脉为蒂的前额皮瓣移转修复 C:以同侧鼻唇沟皮瓣修复 D:以颞浅动脉为蒂的耳后皮瓣修复 E:以局部随意皮瓣移转修复
某女性患者,62岁,3年前发现右鼻翼部有一淡红色苔藓样丘疹,未引起重视,1个月前丘疹表面出现小而有光泽的结节,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中心形成较大的溃疡,包绕的边缘呈珍珠状。
如果手术切除后鼻翼缺损的宽度为1.3cm,下列方法中,最理想、简单和安全的修复方法是
A:耳廓复合组织块游离移植 B:以滑车上动脉为蒂的前额皮瓣移转修复 C:以同侧鼻唇沟皮瓣修复 D:以颞浅动脉为蒂的耳后皮瓣修复 E:以局部随意皮瓣移转修复
某男患儿,4岁,自幼右鼻塞,近半年来反复出现发热头痛并有右侧鼻孔流清水样涕,每静脉滴注抗生素后好转。复又出现发热头痛2天来就诊。查体:双侧眼距较宽;右侧鼻腔内可见粉红色肿物,质软,鼻腔内较多清亮液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关于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鼻窦 CT示:前颅底骨质缺损,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考虑为颅脑组织突入鼻腔。初步诊断为:鼻内脑膜脑膨出
A: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B:加强支持对症治疗 C:取头高卧位,降低颅内压 D: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多进食少渣含纤维少的食物 E:鼻腔填塞纱条对突出脑膜脑组织起到支撑作用并预防进一步的膨出 F:鼻腔滴用抗生素滴鼻液 G:感染控制后进行前颅底修复手术
某女,58岁,左鼻翼发现皮肤病损18个月,面积逐渐增大,反复出现破溃,就诊时检查:病损位于左鼻翼,约1cm×1cm,略高出皮肤,中央表浅溃疡,有薄层黑褐色痂皮覆盖,腮腺区和颌卞未及肿大淋巴结。
如果手术切除后鼻翼缺损的宽度约1.3cm,下述方法中最理想、简单和安全的修复方法为
A:耳廓复合组织块游离移植 B:以滑车上动脉为蒂的前额皮瓣移转修复 C:以同侧鼻唇沟皮瓣修复 D:以颞浅动脉为蒂的耳后皮瓣修复 E:以局部随意皮瓣移转修复
某男,56岁,既往鼻部正常。近半年右侧鼻塞。检查:右鼻腔内粉红色肿物,CT示右鼻腔、筛窦和上颌窦内上角软组织肿物,纸样板骨壁前端缺损
下一步首选的诊断治疗措施是
A:鼻腔活检 B: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C:鼻侧切开肿瘤切除 D:先抗炎保守治疗 E:术前放疗然后手术
某男,56岁,既往鼻部正常。近半年右侧鼻塞。检查:右鼻腔内粉红色肿物,CT示右鼻腔、筛窦和上颌窦内上角软组织肿物,纸样板骨壁前端缺损
本例诊断首先应考虑
A:鼻腔和鼻窦霉菌病 B:鼻腔内翻乳头状瘤 C:鼻息肉 D: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E:中线肉芽肿
某男,56岁,既往鼻部正常。近半年右侧鼻塞。检查:右鼻腔内粉红色肿物,CT示右鼻腔、筛窦和上颌窦内上角软组织肿物,纸样板骨壁前端缺损
本例如果是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正确的术式应选择
A:上颌窦根治术 B:鼻外开筛,病灶清除术 C:上颌骨切除术 D:鼻侧切开鼻外壁切除术 E:鼻内镜手术,病灶清除,窦腔开放术
某男,56岁,既往鼻部正常。近半年右侧鼻塞。检查:右鼻腔内粉红色肿物,CT示右鼻腔、筛窦和上颌窦内上角软组织肿物,纸样板骨壁前端缺损
如果本例是曲菌性真菌病,正确的术式应选择
A:上颌窦根治术 B:鼻外开筛,病灶清除术 C:上颌骨切除术 D:鼻侧切开鼻外壁切除术 E:鼻内窥镜手术,病灶清除,窦腔开放术
某男,37岁。因左颊穿通伤就诊,关于颊部缺损的处理
若无组织缺损或缺损较少,应采取的措施是
A:将口腔黏膜、肌和皮肤分层缝合 B:严密缝合肌层和皮肤黏膜留有引流物并二期愈合 C:口腔黏膜与皮肤相对缝合,消炎创面 D:放置引流物于创面中加压包扎 E:皮瓣修复缺损关闭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