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0岁,农民,因“发热3d”来诊。患者3d前受凉后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剧烈头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2次胃内容物 ,咳嗽,咳痰。用青霉素治疗3d,未见好转。查体:T39℃,P106次/min,R24次/min, BP130/84mmHg;急性病容;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

诊断为***,其依据有(予四环素治疗, 2d后热消退。)

A:发病急,高热不退 B:焦痂 C:肝,脾大 D:经用青霉素,头孢地嗪等抗生素治疗无效, 予四环素治疗有效 E:躯干和四肢散在暗红色斑丘疹 F:淋巴结肿大 G: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增高 H:肥达反应(-),外-斐反应(-)

患者男性,25岁,咽炎,注射青霉素后1分钟,呼吸急促,面部发绀,心率130次/分,血压60/40mmHg。

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的机制是

A:青霉素本身诱导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B:青霉素降解产物诱导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C:青霉素加速抗原抗体结合 D:青霉素促进机体释放组胺,白三烯等致敏原 E:青霉素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

病人张某,52岁,因急性扁桃体炎需青霉素治疗。皮试后5分钟病人出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对使用青霉素治疗的病人,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从未使用过青霉素的病人,用前需做皮试 B:使用青霉素时,停药三天以上需重做皮试 C:使用过程中批号有更改时需重做皮试 D:青霉素过敏者需重做皮试 E:曾经使用过青霉素者,再次使用时需重做皮试

患者,女性,35岁,体温38.6℃,脉搏116次/分,咽喉疼痛,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医嘱"青霉素皮内试验",护士配制好青霉素皮试液后给患者注射。

给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前,护士询问患者的问题应除外

A:上次使用的青霉素的生产厂家和批号 B:既往是否使用过青霉素 C:既往其他药物有无过敏史 D:既往对食物有无过敏 E:家属有无青霉素过敏

患者,女,肺炎,体温39.5。C,脉搏120次/min,医嘱青霉素皮内试验。

下列护士在进行青霉素皮内试验的步骤中,错误的是

A:皮肤试验液配制好后,应放于冰箱冷藏保存,供随时取用 B:试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C:于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溶液0.I ml,20分钟后观察结果 D:结果如有怀疑应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以作对照 E: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

某女患儿,12岁,因胃寒,发热,咽痛两天由母陪同就医。诊断:急性扁桃腺炎。给青霉素等治疗。皮试:(-)。注射青霉素后,患儿刚走出医院约10分钟,顿觉心里不适,面色苍白,冷汗如注,母立即抱女返回医院。测血压6.67/4kPa(50/30mmHg)。诊断: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是

A:青霉素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 B:产生水解酶 C: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了改变 D:产生了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酸 E: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

某男性患者,26岁,咽炎,注射青霉素后1分钟,呼吸急促,面部发绀,心率130次/分,血压60/40mmHg。

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的机制是

A:青霉素本身诱导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B:青霉素降解产物诱导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C:青霉素加速抗原抗体结合 D:青霉素促进机体释放组胺、白三烯等致敏原 E:青霉素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

2001年,半宙公司第三制药厂生产了掺有盐酸四环素的“梅花K”牌黄柏胶囊两箱共18.8万余板,致使湖南省株洲市的53名群众服用后中毒。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严重,临床医生需了解每个抗菌药物的特性和适应证后才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以下关于四环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妊娠期和8岁以下患者不可使用 B: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及半合成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 C:四环素保管不当或过期变质,生成有毒性的差向四环素,不可再用 D:四环素可用于立克次体病、衣原体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的临床治疗 E:四环素可与钙、镁、铝和铁等多价阳离子等起络合作用

某男性患者,29岁,体温39.7℃,寒战,肌肉酸痛,头痛,胸痛放射到肩部-腹部,痰呈脓性,血象白细胞计数15700mm3/μl,中性粒细胞80%,胞质内有毒性颗粒可见,胸部X线可见一叶肺野呈实变的阴影,可确认为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对该病人使用青霉素G钠注射。

青霉素G钠属于哪一类抗生素

A:β-内酰胺酶抑制剂 B:四环素类 C:青霉素类 D:头孢菌素类 E:氨基搪苷类 F:大环内酯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