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是
A:
B:
C:
D:
E:
利奈唑胺结构中含有
A:咪唑酮 B:噁唑酮 C:吗啉环 D:喹啉球 E:乙酰胺
患者男性,61岁,身高172cm,体重64kg。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7℃,心率122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25/77mmHg(1mmHg=0.133kPa)。腹部CT:肝脓肿不排除,胆囊炎、胆结石,脾大,双侧少量胸腔积液。12月28日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3.8×109/L,中性粒细胞0.76,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20×109/L,C反应蛋白>200mg/L;白蛋白28.4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9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4U/L,总胆红素38.6μmol/L,直接胆红素8.86μmol/L;肌酐79μmol/L。12月31日引流液培养:肺炎克雷伯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1月2日血培养:人葡萄球菌。诊断: ①肝脓肿; ②感染性休克; ③2型糖尿病。用药医嘱如下表。
初始治疗未选用利奈唑胺的主要原因是()
A:患者因严重感染使骨髓抑制,血小板低,利奈唑胺可能加重骨髓抑制 B:利奈唑胺的组织浓度高于血液浓度 C:患者肝功能损害,利奈唑胺通过肝代谢 D:利奈唑胺可能诱导耐药菌产生 E:万古霉素血药浓度高于利奈唑胺 F:患者肾功能正常
患者男性,29岁,因“脑干胶质瘤同步化学治疗后20余日,拟行辅助化学治疗”来诊。于5个月前收入脑外科,后因病情加重转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已行气管切开,患者反复肺部感染,无自主呼吸,痰液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敏感,余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仅对阿米卡星敏感);2周前开始使用利奈唑胺+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氟康唑抗感染治疗。目前体温39.6℃,血白细胞15.14×109/L,中性粒细胞0.81。目前的抗感染方案可停用的药物是()
A:利奈唑胺 B:美罗培南 C:阿米卡星 D:氟康唑 E:美罗培南+阿米卡星 F:利奈唑胺+氟康唑
利奈唑胺属于()
A:糖肽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大环内酯类 E:噁唑烷酮类
利奈唑胺的特点有
A:对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有抗菌活性 B:对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有抗菌活性 C:对大多数革兰阴性需氧或厌氧菌几乎无作用 D:对革兰阳性球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E:与其他抗菌药物有交叉耐药性
利奈唑胺的特点有
A:对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有抗菌活性 B:对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有抗菌活性 C:对大多数革兰阴性需氧菌或厌氧菌几乎无作用 D:对革兰阳性球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E:与其他抗菌药物有交叉耐药性
患者男性,61岁,身高172cm,体重64kg。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7℃,心率122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25/77mmHg(1mmHg=0.133kPa)。腹部CT:肝脓肿不排除,胆囊炎、胆结石,脾大,双侧少量胸腔积液。12月28日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3.8×10/L,中性粒细胞0.76,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20×10/L,C反应蛋白>200mg/L;白蛋白28.4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9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4U/L,总胆红素38.6μmol/L,直接胆红素8.86μmol/L;肌酐79μmol/L。12月31日引流液培养:肺炎克雷伯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1月2日血培养:人葡萄球菌。诊断:①肝脓肿;②感染性休克;③2型糖尿病。用药医嘱如下表。
初始治疗未选用利奈唑胺的主要原因是()
A:患者因严重感染使骨髓抑制,血小板低,利奈唑胺可能加重骨髓抑制 B:利奈唑胺的组织浓度高于血液浓度 C:患者肝功能损害,利奈唑胺通过肝代谢 D:利奈唑胺可能诱导耐药菌产生 E:万古霉素血药浓度高于利奈唑胺 F:患者肾功能正常
患者男性,29岁,因“脑干胶质瘤同步化学治疗后20余日,拟行辅助化学治疗”来诊。于5个月前收入脑外科,后因病情加重转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已行气管切开,患者反复肺部感染,无自主呼吸,痰液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敏感,余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仅对阿米卡星敏感);2周前开始使用利奈唑胺+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氟康唑抗感染治疗。目前体温39.6℃,血白细胞15.14×109/L,中性粒细胞0.81。
目前的抗感染方案可停用的药物是()
A:利奈唑胺 B:美罗培南 C:阿米卡星 D:氟康唑 E:美罗培南+阿米卡星 F:利奈唑胺+氟康唑
患者男性,61岁,身高172cm,体重64kg。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7℃,心率122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25/77mmHg(1mmHg=0.133kPa)。腹部CT:肝脓肿不排除,胆囊炎、胆结石,脾大,双侧少量胸腔积液。12月28日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3.8×109/L,中性粒细胞0.76,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20×109/L,C反应蛋白>200mg/L;白蛋白28.4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9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4U/L,总胆红素38.6μmol/L,直接胆红素8.86μmol/L;肌酐79μmol/L。12月31日引流液培养:肺炎克雷伯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1月2日血培养:人葡萄球菌。诊断:①肝脓肿;②感染性休克;③2型糖尿病。用药医嘱如下表。
初始治疗未选用利奈唑胺的主要原因是()
A:患者因严重感染使骨髓抑制,血小板低,利奈唑胺可能加重骨髓抑制B.利奈唑胺的组织浓度高于血液浓度C.患者肝功能损害,利奈唑胺通过肝代谢D.利奈唑胺可能诱导耐药菌产生E.万古霉素血药浓度高于利奈唑胺F.患者肾功能正常A.患者因严重感染使骨髓抑制,血小板低,利奈唑胺可能加重骨髓抑制B.利奈唑胺的组织浓度高于血液浓度C.患者肝功能损害,利奈唑胺通过肝代谢D.利奈唑胺可能诱导耐药菌产生E.万古霉素血药浓度高于利奈唑胺F.患者肾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