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4岁,感颈肩部不适伴双手麻木3年,近渐加重感双手无力,行走时双下肢无力。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肌力4级,双膝反射亢进。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C/C,C/C椎间高度降低,颈椎退变。

患者X线片椎管/椎体矢状径比率为0.6,应考虑的诊断是

A:颈型颈椎病 B:颈椎管狭窄症 C:神经根型颈椎病 D:椎动脉型颈椎病 E:交感型颈椎病

病历摘要:初产妇,足月临产18小时,宫口扩大停滞已3小时,宫缩25''/7'~8',宫底32cm,儿头矢状缝在右斜径上,小囟门在7点处(仰卧位),S+1,骶骨平直,坐骨棘骨平直,坐骨切突,坐骨切迹略小于2横指。

女性骨盆重要径线正常值,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入口平面是前后径为11cm B:中骨盆平面是横径为10cm C:出口平面其重要径线是横径为9cm D:出口平面后矢状径为8~9cm E:前矢状径为5cm

男性,48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颈后酸痛不适,双手麻木,不灵活,使用筷子困难。行走时有踩棉花感,易跌倒。查体:前臂外侧痛觉减退,四肢肌张力增高,双Hoffmann试验(+),踝阵挛(+),Babinski(+)。X线检查:颈5~6生理曲度消失,局部轻度后凸畸形,间隙狭窄,增生硬化,椎管矢状径15mm。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临床可初步诊断为

A:神经根型颈椎病 B: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 C:脊髓型颈椎病 D:脊髓空洞症 E:胸廓出口综合征

后矢状径是

A:尾骨尖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B:两侧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C:第五腰椎棘突尖端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D:两侧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 E: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

某男,61岁,腰腿疼痛6年,近3月来加重,步行约150米,即出现双下肢酸麻无力,蹲坐休息几分钟后即缓解,再继续行走150米,又出现上述症状,骑自行车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X线片示:腰椎骨质增生明显。

如果患者CT检查示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矢状径10mm,最佳治疗方案是

A:牵引治疗 B:推拿按摩 C:硬膜外阻滞 D:射频椎间盘消融术 E:手术椎管减压

后矢状径是()

A:尾骨尖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B:两侧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C:第五腰椎棘突尖端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D:两侧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 E: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

后矢状径是()

A:尾骨尖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B:两侧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C:第五腰椎棘突尖端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D:两侧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 E: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