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5岁4个月,因“皮肤淤点,淤斑10+d”在当地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不佳转来本院。当地初诊时血常规仅显示血小板减少。查体:T37.1℃,P110次/min,R25次/min,BP88/56mmHg;轻度贫血貌,皮肤偶见陈旧性淤斑,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不大。
入院后应常规检查
A:血常规 B:胸部X线片 C:外周血细胞形态 D:凝血功能 E:肝,肾功能 F:血小板相关抗体 G:血细菌培养
患儿男,5岁4个月,因“皮肤淤点,淤斑10+d”在当地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不佳转来本院。当地初诊时血常规仅显示血小板减少。查体:T37.1℃,P110次/min,R25次/min,BP88/56mmHg;轻度贫血貌,皮肤偶见陈旧性淤斑,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不大。
目前诊断主要考虑(提示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染色体正常,没有病态造血现象。)
A:急性白血病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F:巨核细胞减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荧光定量PCR检测因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标准化,产物闭管检测减少污染,定量报告检测结果等诸多优点,现在临床检验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与常规PCR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其特点。
与常规PCR相比,荧光定量PCR的缺陷是
A:定量仅根据指数扩增期 B:灵敏性太高 C:降低了携带污染 D:无法检测扩增子大小 E:增加了实验室污染的概率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是指正常情况下不产生激素的组织,当发生癌变时能产生和释放一些肽类激素,这些肽类激素水平升高可作为肿瘤相关标志物。
降钙素(CT)主要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主要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溶骨作用,从而降低血钙,磷的浓度,影响骨代谢。降钙素水平降低可见于
A: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B:肾衰竭 C:骨质疏松妇女 D:新生儿,儿童和孕妇 E:嗜铬细胞瘤
患者男,48岁,农民,因“发热5 d,尿量减少并牙龈出血1 d”于11月4日来诊。14 d前可疑被“草蜱”咬伤右踝关节,局部红肿,发痒,外用激素涂抹;11 d前曾清理和清洗被老鼠污染的衣物;5 d前出现发热,头痛,头晕,全身关节痛,乏力等症状;1 d前尿量减少,牙龈出血。查体:T 39.5 ℃;相对缓脉。
初步诊断可能为(提示 动态监测血常规,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后一次血常规:WBC 2.1x10
/ L,N比例减少,可见异形细胞,PLT 30x10
/L。尿常规:蛋白(+)。)
A: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B: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 C:__ D:伤寒 E:钩端螺旋体病 F: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G:粒细胞减少症
在上述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中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反馈性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 )
A:眼并发症 B:停药后综合征 C:类皮质醇增多症 D:骨质疏松和肌萎缩 E: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
上午7~10时是最佳给药时间
A:因人因病而异 B:尚未证明对人类有致畸作用 C:糖皮质激素类可由乳汁中排泄 D:糖皮质激素类副作用和并发症常见 E: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
用药期间呈现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
A:因人因病而异 B:尚未证明对人类有致畸作用 C:糖皮质激素类可由乳汁中排泄 D:糖皮质激素类副作用和并发症常见 E: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
老年人应用下列药物可引起何种不良反应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长期应用可致
A:脱水,低血钾 B:青光眼,甚至致盲 C: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及低血钾症 D:嗜睡,头晕,口干 E:水肿,高血压
阿托品用于解脱胃痉挛时,会引起口干、心悸和便秘等副作用;而当用于麻醉前给药时,其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可减少呼吸道分泌,可以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及吸人性肺炎的发生。
阿托品在不同的临床应用中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理作用说明
A:阿托品副作用严重 B:阿托品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C:阿托品治疗作用强于副作用 D:阿托品治疗作用弱于副作用 E:副作用和治疗作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