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有其独特的结构及颗粒内容物,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

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是

A:血小板第3因子 B:微管,微丝和膜下细丝 C:血小板第4因子 D:血小板激活因子 E:血小板促生长因子

 血小板有其独特的结构及颗粒内容物,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

对维持血小板形态,释放和收缩起重要作用的是

A:血小板第3因子 B:微管,微丝和膜下细丝 C:血小板第4因子 D:血小板激活因子 E:血小板促生长因子

某女生,13岁,自幼就有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200乘以十的九次方/L,血块收缩正常,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血小板黏附性降低。父系家族中有同样症状的是男性。

该患者考虑的诊断是

A:血友病 B: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C:血管性血友病 D:过敏性紫癜 E:单纯性紫癜

血液科患者,女,29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下述哪项措施不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抗体的反应强度

血液科患者,女,27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下述措施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一抗体的反应强度

血液科患者,女,28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下述哪项措施不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抗体的反应强度

某男性患者,16岁,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反复发生8年。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150×10^9/L,血小板黏附率降低。其父也有类似病史。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友病 B:血管性血友病 C:过敏性紫癜 D:血小板无力症 E: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某女性患者,31岁,全身多部位出血20天,化验PLT 28×10/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关于该病时血小板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血小板形态、功能均正常 B:血小板表面IgG不增高 C:患者血小板寿命缩短 D:不会出现巨大血小板 E:患者血小板表面可全部测到抗体

某男性患者,16岁。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反复发生8年。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150×10/L,血小板黏附率降低。其父也有类似病史。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友病 B:血管性血友病 C:过敏性紫癜 D:血小板无力症 E: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