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V可通过不同途径感染人体,多为潜伏感染,常可由怀孕,多次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因素被激活,也可发生显性感染,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器官移植,肿瘤,AIDS死亡的重要原因。

CMV感染人体后经吞饮作用或与细胞膜融合进入宿主细胞,被感染的细胞体积增大3~4倍,细胞内的变化为

A:首先在细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之后在细胞核内出现嗜碱性包涵体 B:首先在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包涵体,之后在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C:首先在细胞质内出现包涵体,之后在细胞核内出现滋养体 D: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同时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E: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同时出现嗜碱性包涵体

 患者男,35岁,出现水肿,乏力,血压增高,尿量减少,肉眼血尿。尿干化学检查示:红细胞200/μl,蛋白质2.0 g/L,白细胞 100/μl。显微镜尿有形成分检查结果见图2和图3。

此患者尿红细胞形态最可能为

A:影红细胞为主 B:大红细胞为主 C:小红细胞为主 D:正常红细胞为主 E:非均一性红细胞为主

 患者男,35岁,出现水肿,乏力,血压增高,尿量减少,肉眼血尿。尿干化学检查示:红细胞200/μl,蛋白质2.0 g/L,白细胞 100/μl。显微镜尿有形成分检查结果见图2和图3。

此患者尿液最有意义的红细胞形态是

A:芽胞样突起 B:锯齿形外观 C:细胞球形化 D:细胞肿胀 E:细胞皱缩

患者,男性,66岁,患肝硬化已4年,近日发现牙龈出血,夜间睡眠时流涎呈粉红色,皮肤有许多出血点,且有尿频,尿急,经检查后确认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伴泌尿系感染。

全血细胞是指

A:淋巴,嗜酸性粒细胞 B:杆状核及嗜碱性粒细胞 C: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D:淋巴及单核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

某女,68岁,患肝硬化已5年,近日发现牙龈出血、夜间睡眠时流涎呈粉红色,皮肤有许多出血点,且有尿频、尿急、腰痛就医,经检查后确认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伴泌尿系感染。

全血细胞是指

A:淋巴、嗜酸细胞 B: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C:杆状核及嗜碱细胞 D:单核细胞 E:杆状细胞

关于非角质形成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又叫做透明细胞 B:包括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 C:黑色素细胞位于口腔黏膜上皮基底层 D:非角质形成细胞不参与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 E:以上说法都正确

某女性患者,42岁,右侧乳腺肿块,直径5cm,边界不清,切面鱼肉样,镜下见小印戒样细胞,间质明显黏液样,形成"肺水肿"样结构,并有丰富的枝芽状毛细血管。

此"小印戒样细胞"为

A:脂肪母细胞 B:假脂肪母细胞 C:透明细胞 D:淋巴细胞 E:上皮样平滑肌细胞

在一定条件下,并非所有细胞都能融合,当细胞融合后需进行融合子的筛选,有关融合子的筛选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细胞融合子的筛选一般通过两亲本遗传标记的互补而得以识别 B:植物细胞融合子的筛选常用两亲本原生质体的形状和结构的差异而得以识别 C:动物细胞融合子筛选通常是应用选择性培养基使亲本细胞死亡而让杂种细胞存活下来 D: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和微生物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因结构不同而差异较大

T细胞和B细胞形成免疫耐受的规律是()。

A:T细胞形成耐受性出现较早,维持时间较短 B:B细胞形成耐受性出现较早,维持时间较短 C:T细胞形成耐受性出现较早,维持时间较长 D:B细胞形成耐受性出现较早,维持时间较长

通过细胞融合技术能够()

A:研究不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B:进行体细胞杂交 C:研究培育动植物新品种 D:进行基因定位 E:进行基因功能分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