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2岁,右股骨下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经抗生素与局部减压引流治疗,急性炎症消退,体温正常,创口愈合已3周,血沉及白细胞计数均正常范围,患肢用管形石膏固定,准备出院。

1年后再次来院复查,体温38.9℃,检查右大腿下段红肿,局部有波动感,X线片提示右股骨下端有大块死骨,死骨外围有大范围高密度骨壳形成,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是 ( )

A:Orr疗法 B:碟形手术 C: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D:切开引流 E:死骨摘除

患者,女性,主诉三天前有扁桃体炎病史,查体:患者寒战,高热,体温39℃,脉搏102次/分,患肢疼痛,持续进行性加重,活动受限,局部皮肤增高,发红,肿胀,干骺端有局限性深压痛,X线平片见骨膜掀起,骨膜下有新生骨形成,骨质硬化,骨髓腔不规则,有大小不等的死骨影,边缘不规则,周围有空隙,CT检查示:脓腔与小片死骨。

手术治疗的依据是

A:寒战,高热 B:体温39℃ C:局部皮肤 D:X线平片见死骨影,周围有空虚 E:患肢持续进行性加重的疼痛

一患者牙颌面畸形,行正颌手术,术后出现牙及骨坏死。

以下对牙颌面畸形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是颌骨生长发育异常 B:上,下颌骨关系异常 C:口颌系统功能异常 D:牙关系异常 E:颌骨与颅面其他骨骼的关系异常

一患者牙颌面畸形,行正颌手术,术后出现牙及骨坏死。

正颌手术引起牙及骨坏死的原因是

A:软组织张力过大或覆盖不全引起的小区域骨质暴露 B:切开牙槽骨时损伤两侧牙周或牙根,引起单纯牙髓坏死 C:牙-骨复合体软组织蒂部撕伤或断裂,造成严重的供血障碍 D:创部感染 E:以上均是原因

某女性患者,主诉三天前有扁桃体炎病史,查体:患者寒战,高热,体温39℃,脉搏102次/分,患肢疼痛,持续进行性加重,活动受限,局部皮肤增高,发红,肿胀,干骺端有局限性深压痛,X线平片见骨膜掀起,骨膜下有新生骨形成,骨质硬化,骨髓腔不规则,有大小不等的死骨影,边缘不规则,周围有空隙,CT检查示:脓腔与小片死骨。

手术治疗的依据是

A:寒战、高热 B:体温39℃ C:局部皮肤 D:X线平片见死骨影,周围有空虚 E:患肢持续进行性加重的疼痛

某男性患者,51岁,因鼻咽癌放疗后5年,左下颌磨牙区疼痛反复流脓1年入院,查体见张口受限,左下颌第二磨牙颊侧可见黏膜缺损,伴有死骨暴露,可摇动。X线检查提示,左下颌角至左颏孔区弥漫性骨质破坏,左下颌角可见病理性骨折。诊断为左下颌骨ORN。手术切除左下颌骨体及部分升支。

术中即刻重建下颌骨,应尽可能采用

A:自体肋骨游离移植 B:自体髂骨游离移植 C: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移植 D:同种异体骨游离移植 E:血管化髂骨肌皮瓣游离移植 F:成形性松质骨移植术

骶尾部压疮病人,创面10cm×8cm,骶骨棘外露,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

手术时机的选择哪项最为合理

A:立即手术 B: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新生肉芽组织新鲜后再手术 C: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肉芽组织新鲜并填满创面后立即手术 D: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创面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后立即手术 E: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创面较清洁后立即手术

某男性患者,42岁截瘫,长期卧床后,并发骶尾部褥疮,创面11cm×7cm,骶骨棘外露,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

手术时机的选择哪项最为合理

A:立即手术 B: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再手术 C: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肉芽组织新鲜并填满创面后立即手术 D: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创面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后立即手术 E: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创面较清洁后立即手术

某男性患者,50岁,因鼻咽癌放疗后5年,左下颌磨牙区疼痛反复流脓1年入院,查体见张口受限,左下颌第二磨牙颊侧可见黏膜缺损,伴有死骨暴露,可摇动。X线检查提示,左下颌角至左颏孔区弥漫性骨质破坏,左下颌角可见病理性骨折。诊断为左下颌骨ORN。手术切除左下颌骨体及部分升支。

术中即刻重建下颌骨,应尽可能采用

A:自体肋骨游离移植 B:自体髂骨游离移植 C: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移植 D:同种异体骨游离移植 E:血管化髂骨肌皮瓣游离移植 F:成形性松质骨移植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