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71岁,左大腿外侧刺痛1年余,加重2个月,病程中,长期口服镇痛剂和神经营养药,曾接受数个疗程的理疗和针灸治疗。查体;左髂前上棘内下方压痛(+++),并向左大腿外侧放散,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检查未见其他阳性体征。辅助检查:X线检查提示腰椎,骶髂关节和髋关节为一般性的退性行改变。初步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进针点是
A:患侧梨状肌下孔处 B:患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cm,股动脉外侧 C:患侧髂前上棘内,下方各2cm处 D:患侧耻骨结节下,外方1.5~2cm处 E:患侧胭窝膝横纹头侧7cm,股二头肌腱内侧
男性患者,31岁,面部疖肿挤压后出现发热,视物双影,右眼睁眼费力5天来诊。查体:右侧球结膜水肿,眼球突出,右侧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固定,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眼底可见视神经盘水肿。
受累的脑神经是
A:Ⅸ,Ⅹ,Ⅺ脑神经 B:I2,I3,Ⅳ,Ⅴ
脑神经 C:I3,Ⅳ,Ⅵ,脑神经 D:I3,Ⅳ,Ⅵ,Ⅴ
脑神经 E:Ⅸ,Ⅹ,Ⅺ,Ⅻ脑神经
患者,男,22岁。以突发双眼视力下降30d,右侧肢体乏力15d收住院。入院前30d头颅CT未见异常,即用激素治疗。发病前有感冒病史,1年前有球后神经炎病史,治疗后好转。查体:计算力较差,语言含糊不清。双眼视力仅见指动,双视盘苍白,血管变细且稀疏。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右面,舌神经中枢性瘫。右上下肢肌力近端I3级,右侧Babinski征(+),痉挛性偏瘫步态。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周后病情好转。
患者颅脑MRI示左额后半卵圆中心白质内见一个约4cmx3cmx2cm类圆形长T
长T
异常信号区,边缘清楚光滑,周围有轻度水肿带,占位效应轻微,增强后病灶边缘不规则环形强化,中央区轻度强化。右额侧脑室旁及枕叶白质各见一个约1cmx1cm小类圆形长T
长T
病灶,边缘光滑,增强扫描无强化。结合病史诊断最可能为
A:神经胶质瘤 B:假瘤型多发性硬化 C:脑脓肿 D:假瘤型病毒性脑炎 E:中枢淋巴瘤
患者,男,65岁,有高血压病史30年,并有糖尿病史10年,有长期吸烟史。因情绪激动后出现鼾睡,呼之不醒,即送医院急诊。检查发现,病人意识不清,瞳孔缩小,双眼凝视病灶侧,一侧肢体偏瘫,血压160/90mmHg,呼吸24次/分,心率98次/分,初步诊断为脑出血。
3天后病人病情稳定,但其右侧上,下肢仍处于瘫痪,护士的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患侧膝下放置小软枕,并将毛巾卷放在髋关节外侧 B:患侧手臂维持外展位 C:每天帮助病人或指导家属帮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各关节的被动活动 D:让患者多做头部及颈部活动 E:静脉输液穿刺于健侧肢体
患者男性,6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平素血压控制不详。患者午睡后出现左侧肢体瘫痪2小时就诊。查体:血压200/120mmHg,嗜睡,左侧同向性偏盲,左侧瞳孔:右侧瞳孔=1.5mm:2.0mm,光反射存在,左侧眼裂变小,双眼球向右侧凝视,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低,左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下肢巴氏征阳性。
提问:此患者两侧瞳孔不等大的原因
A:脑疝 B:Argyll-Robertson瞳孔 C:Adie瞳孔 D:Homer征 E: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F:左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患者男,31岁,因“双侧肢体对称性瘫痪8 d”来诊。无肢体麻木。发病前2周曾有腹泻史。查体: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Ⅴ级,四肢肌张力减低,双侧腱反射(++),对称,全身深,浅感觉正常。实验室检查:尿,粪常规正常;血GM1-IgG(+)。神经传导测定: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明显下降,运动传导速度正常,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测定正常;双侧尺神经F波出现率下降;肌电图正常。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B:多灶运动神经病 C:运动神经元病 D:血管炎性神经病 E:多发性肌炎
某男性患者,6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平素血压控制不详。患者午睡后出现左侧肢体瘫痪2小时就诊。查体:血压200/120mmHg,嗜睡,左侧同向性偏盲,左侧瞳孔:右侧瞳孔=1.5mm:2.0mm,光反射存在,左侧眼裂变小,双眼球向右侧凝视,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低,左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下肢巴氏征阳性。
该患者两侧瞳孔不等大的原因
A:脑疝 B:Argyll-Robertson瞳孔 C:Adie瞳孔 D:Homer征 E: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F:左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的是()。
A:延髓内侧综合征 B:延髓外侧综合征 C:脑桥基底部综合征 D:脑桥背侧部综合征 E:大脑脚底综合征
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的是()。
A:延髓内侧综合征 B:延髓外侧综合征 C:脑桥基底部综合征 D:脑桥背侧部综合征 E:大脑脚底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