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患儿,5天前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x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x106/L,中性80%。
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中和试验 D: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E:脑脊液检查
患儿女,5岁,因“持续高热2d”来诊。夏季发病,伴头痛,呕吐数次,抽搐1次,精神差。查体:T40℃;嗜睡;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血常规:WBC17.0x10
/L,N0.75;脑脊液:无色透明,有核细胞80x10
/L。
可作为确诊依据的检查是
A:血细菌培养 B:血,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 C:粪细菌培养 D:脑脊液细菌培养 E:颅脑CT或MRI
患者,男,45岁,发病1天,出现高热,呕吐,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外周血白细胞21.0x10
/L;脑脊液脓性浑浊,白细胞4500x10
/L,中性粒细胞95%,淋巴细胞5%;蛋白质4200mg/L,葡萄糖1.2mmol/L,氯化物112mmol/L,疑为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氯化物低于多少mmol/L时,有可能导致中枢抑制而呼吸停止
A:65 B:75 C:85 D:55 E:95
患者,男,45岁,发病1天,出现高热,呕吐,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外周血白细胞21.0x10
/L;脑脊液脓性浑浊,白细胞4500x10
/L,中性粒细胞95%,淋巴细胞5%;蛋白质4200mg/L,葡萄糖1.2mmol/L,氯化物112mmol/L,疑为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采集的第一管用作下列哪项检查
A:细菌培养 B:化学分析 C:免疫学检查 D:一般性状检查 E:显微镜检查
患者女,20岁,因“下肢无力3 d,上肢及面肌无力2 d”来诊。发病前2周有感冒样症状。查体:四肢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感觉正常。脑脊液常规(病后第10天):无色透明,淋巴细胞5x10
/L,蛋白1.2 g/L,糖3.9 mmol/L。
发病第2~3周时,能支持以上诊断的检查是
A:血清钾 B:复查脑脊液 C:脊髓MRI D: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 E:肌肉活检
男性,30岁,头痛,复视1个月余,伴发热,体温38.5℃,无恶心呕吐,伴乏力,盗汗。查体: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胸片双肺未见明确病变,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80mmH
O,白细胞数0.12x10
/L,葡萄糖0.8mmol/L,蛋白110mg/dl。氯化物95mmol/L,PPD(++),脑脊液抗结核抗体(+)。
如该患者在强有力抗结核治疗及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脑脊液葡萄糖减低明显,逐渐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追问病史既往曾养鸽子,应与下列哪种脑膜炎相鉴别 ( )
A:化脓性脑膜炎 B:隐球菌性脑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脑囊虫 E:脑肿瘤
男性,30岁,头痛,复视1个月余,伴发热,体温38.5℃,无恶心呕吐,伴乏力,盗汗。查体: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胸片双肺未见明确病变,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80mmH
O,白细胞数0.12x10
/L,葡萄糖0.8mmol/L,蛋白110mg/dl。氯化物95mmol/L,PPD(++),脑脊液抗结核抗体(+)。
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化验指标是 ( )
A:脑脊液葡萄糖减少 B:脑脊液氯化物减低 C:脑脊液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 D: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 E:隐球菌抗原阳性
6岁患儿,5天前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x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x106/L,中性80%。
可用于该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中和试验 D: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E:脑脊液检查
患儿男性,7岁,因“发热、嗜睡、抽搐2天”急症入院。查体:体温40℃,浅昏迷,颈强直,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数95×106/L,多核0.55,单核0.45,糖3.0mmol/L,氯化物109mmol/L,蛋白0.6g/L。外周血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怀疑流行性乙型脑炎。[提示]患儿入院后,经各项检查,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的特点是()
A:脑脊液无色透明 B:压力仅轻度增高 C:白细胞计数增加 D:糖明显减少 E:脑脊液可分离到病毒 F:蛋白轻度增高 G:氯化物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