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患儿,5天前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x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x106/L,中性80%。
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中和试验 D: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E:脑脊液检查
患者,女,大学生,主诉发热,寒战,头痛,晨起有恶心,呕吐。检查时有颈项强直和背部疼痛症状。腰椎穿刺取三管脑脊液送至实验室,所有三管脑脊液均呈浑浊状,但无血性。
脑脊液白细胞检查正常参考值为
A:(0~8)x10^6/L B:(0~15)x10^6/L C:(0~20)x10^6/L D:(0~30)x10^6/L E:(10~50)x10^6/L
患者女,20岁,因“下肢无力3 d,上肢及面肌无力2 d”来诊。发病前2周有感冒样症状。查体:四肢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感觉正常。脑脊液常规(病后第10天):无色透明,淋巴细胞5x10
/L,蛋白1.2 g/L,糖3.9 mmol/L。
发病第2~3周时,能支持以上诊断的检查是
A:血清钾 B:复查脑脊液 C:脊髓MRI D: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 E:肌肉活检
男性,30岁,头痛,复视1个月余,伴发热,体温38.5℃,无恶心呕吐,伴乏力,盗汗。查体: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胸片双肺未见明确病变,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80mmH
O,白细胞数0.12x10
/L,葡萄糖0.8mmol/L,蛋白110mg/dl。氯化物95mmol/L,PPD(++),脑脊液抗结核抗体(+)。
如该患者在强有力抗结核治疗及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脑脊液葡萄糖减低明显,逐渐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追问病史既往曾养鸽子,应与下列哪种脑膜炎相鉴别 ( )
A:化脓性脑膜炎 B:隐球菌性脑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脑囊虫 E:脑肿瘤
男性,30岁,头痛,复视1个月余,伴发热,体温38.5℃,无恶心呕吐,伴乏力,盗汗。查体: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胸片双肺未见明确病变,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80mmH
O,白细胞数0.12x10
/L,葡萄糖0.8mmol/L,蛋白110mg/dl。氯化物95mmol/L,PPD(++),脑脊液抗结核抗体(+)。
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化验指标是 ( )
A:脑脊液葡萄糖减少 B:脑脊液氯化物减低 C:脑脊液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 D: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 E:隐球菌抗原阳性
6岁患儿,5天前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x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x106/L,中性80%。
可用于该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中和试验 D: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E:脑脊液检查
某男患儿,8岁。因突起高热3天,昏迷、抽搐1天入院。血常规示:白细胞15.8×10
/L,脑脊液检查示: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加,糖和氯化物正常。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依据是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脑脊液检查 D: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E:大便培养
患儿男性,7岁,因“发热、嗜睡、抽搐2天”急症入院。查体:体温40℃,浅昏迷,颈强直,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数95×106/L,多核0.55,单核0.45,糖3.0mmol/L,氯化物109mmol/L,蛋白0.6g/L。外周血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怀疑流行性乙型脑炎。[提示]患儿入院后,经各项检查,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的特点是()
A:脑脊液无色透明 B:压力仅轻度增高 C:白细胞计数增加 D:糖明显减少 E:脑脊液可分离到病毒 F:蛋白轻度增高 G:氯化物减少
女患,23岁,因"发热20天,头痛1周"入院。病程中患者感乏力、食欲缺乏、汗多。查体:体温38℃,嗜睡,脑膜刺激征(-)。腰穿:脑脊液压力250mmH2O,脑脊液无色透明,糖0.94mmol/L、氯化物116mmol/L,蛋白1.2g/L,白细胞240×106/1淋巴细胞55%,单核细胞10%,中性粒细胞35%。需进一步行下列哪一项检查有助确诊()
A:脑脊液抗酸涂片 B:脑脊液墨汁染色 C:脑脊液病毒全套 D:胸片 E:血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