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2岁,发现皮肤黄色斑块12年,胸闷4年,反复发作胸痛1年。心电图检查示心肌缺血。血压138/90mmHg,心率74次/分,节律齐,无心脏杂音。双侧上眼睑有扁平黄色瘤,手指,足跟肌腱处见结节状黄色瘤,两眼有明显的角膜弓。血脂测定结果为:TG1.6mmol/L,TC9.2mmol/L,HDL-C1.0mmol/L,LDL-C7.5mmol/L。其父亲有冠心病,死于心肌梗死;母亲有高血压,现年68岁。哥哥有高脂血症,两个妹妹中一个有胆固醇增高

如结合症状,家族史与血脂测定结果,临床上应考虑为

A: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B: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C: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 D: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陷症 E: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

某男性患者,30岁,体重65kg,因左耳内闭塞感,耳鸣,听力下降3个月伴耳痛,耳内流脓血1周就诊入院。入院初步诊断为外耳道胆脂瘤。检查见外耳道中后段黄白色物堵塞,其表面有红色肉芽和脓液覆盖。

颞骨CT示气化型乳突,鼓膜完整,外耳道后壁部分骨质破坏。病理示胆脂瘤。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胆脂瘤可经外耳道后壁侵犯乳突 B:可并发中耳胆脂瘤 C:可并发面瘫 D:可并发颈侧瘘管和脓肿 E:可自愈 F:可并发中耳腔肉芽

某男,51岁,患高胆固醇血症3年,到医院检验科进行血脂复查,并就其检验结果和膳食问题咨询社区医生。

以下血脂指标中,哪项指标是有益于血胆固醇代谢的

A:低密度脂蛋白(LDL) B: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C:胆固醇(CHOL) D:高密度脂蛋白(HDL) E:三酰甘油(TG)

某男性患者,31岁,体重65kg,因左耳内闭塞感,耳鸣,听力下降3个月伴耳痛,耳内流脓血1周就诊入院。入院初步诊断为外耳道胆脂瘤。检查见外耳道中后段黄白色物堵塞,其表面有红色肉芽和脓液覆盖。

颞骨CT示气化型乳突,鼓膜完整,外耳道后壁部分骨质破坏。病理示胆脂瘤。以下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A:胆脂瘤可经外耳道后壁侵犯乳突 B:可并发中耳胆脂瘤 C:可并发面瘫 D:可并发颈侧瘘管和脓肿 E:可自愈 F:可并发中耳腔肉芽

盐酸多柔比星,又称阿霉素,是光谱抗肿瘤药物其化学结构如下临床上,使用盐酸多柔比星注射液时,常发生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解决方法之一是将其制成脂质体制剂。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的辅料有PEG-DSPRE,氢化大豆卵磷脂,胆固醇,硫酸铵,蔗糖,组氨酸等。

PEG-DSPE是一种PEG花脂质材料,常用语对脂质体进行PEG话,降低与单核巨噬细胞的亲和力。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以PEG-DSPE为脂质体属于

A:前体脂质体 B:Ph敏感脂质体 C:免疫脂质体 D:热敏脂质体 E:长循环脂质体

关于胆脂瘤命名有误的是()

A:袋状肉瘤形成的胆脂瘤称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B:胆脂瘤系发生于中耳、乳突腔内的肿瘤 C:因其囊袋内不富含胆固醇结晶而得名 D:由外耳道、鼓膜上皮向鼓室、鼓窦移行而形成的胆脂瘤称后天性继发性胆脂瘤 E:由胚胎干细胞形成的胆脂瘤称先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关于胆脂瘤命名有误的是()

A:袋状肉瘤形成的胆脂瘤称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B:胆脂瘤系发生于中耳、乳突腔内的肿瘤 C:因其囊袋内不富含胆固醇结晶而得名 D:由外耳道、鼓膜上皮向鼓室、鼓窦移行而形成的胆脂瘤称后天性继发性胆脂瘤 E:由胚胎干细胞形成的胆脂瘤称先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关于胆脂瘤命名有误的是()

A:袋状肉瘤形成的胆脂瘤称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B:胆脂瘤系发生于中耳、乳突腔内的肿瘤 C:因其囊袋内不富含胆固醇结晶而得名 D:由外耳道、鼓膜上皮向鼓室、鼓窦移行而形成的胆脂瘤称后天性继发性胆脂瘤 E:由胚胎干细胞形成的胆脂瘤称先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