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3岁,车祸造成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现其双上肢迟缓性瘫痪,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躯干和四肢感觉消失。目前行颅骨牵引治疗。

牵引期间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用沙袋或颈托固定颈部 B:定时取下牵引锤,让病人休息 C:为给患肢保暖,可在牵引装置上盖被子 D:嘱病人根据颈部感觉自行调节牵引重量 E:骨牵引针孔处若有血痂应及时清除

患者,男性,25岁,右眼不慎被羽毛球击伤,视力下降3个月。检查发现右眼视力0.3,矫正不能提高,角膜透明,前房轴深4CT,下方略浅,晶状体不均匀混浊,眼底未见异常。眼压18mmHg。左眼正常。

如果该患者晶状体不全脱位1~2象限,眼压30mmHg左右,1/4房角关闭,考虑最佳治疗方案是

A:药物降眼压,尽快选择青光眼滤过手术 B:药物降眼压,尽快行白内障摘除手术 C:药物降眼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D: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 E:药物降眼压,不必手术

以下叙述颈椎牵引的角度不正确的是

A:颈椎生理弧度消失甚至出现反弓的患者,可以采用前屈0°~15°位牵引 B:颈椎中、下段颈椎病变(C~T)牵引角度宜大,可以采用前屈15°~25°位牵引 C:椎动脉型和脊髓型(硬膜囊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多采用中立位牵引(0°) D:神经根型多采用前屈位牵引(15°~25°) E:颈椎上段颈椎病变(C)采用0°位牵引

某男性患者,61岁,双下肢无力7年。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疲乏,呈进行性加重,伴步态不稳,如"脚下踩棉花感"。时作颈项板滞,双上肢沉重、无力。查体:颈椎生理弧度变直,C棘旁压痛,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踝反射亢进,Hoffmann(+),踝阵挛(+)。X光片示:颈椎退行性变。

如对该患者行牵引治疗,牵引的角度是

A:头前屈15°~25° B:头前屈5°~10° C:禁用牵引 D:头后伸0°~15° E:头后伸15°~25° F:头后伸25°~35°

下列叙述颈椎牵引的角度不正确的是()

A:颈椎生理弧度消失甚至出现反弓的患者,可以采用前屈0°~15°位牵引 B:颈椎中、下段颈椎病变(C~T)牵引角度宜大,可以采用前屈15°~25°位牵引 C:椎动脉型和脊髓型(硬膜囊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多采用中立位牵引(0°) D:神经根型多采用前屈位牵引(15°~25°) E:颈椎上段颈椎病变采用0°位牵引

下列叙述颈椎牵引的角度不正确的是()

A:颈椎生理弧度消失甚至出现反弓的患者,可以采用前屈0°~15°位牵引 B:颈椎中、下段颈椎病变(C5~T1)牵引角度宜大,可以采用前屈15°~25°位牵引 C:椎动脉型和脊髓型(硬膜囊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多采用中立位牵引(0°) D:神经根型多采用前屈位牵引(15°~25°) E:颈椎上段颈椎病变采用0°位牵引

下列叙述颈椎牵引的角度不正确的是

A:颈椎生理弧度消失甚至出现反弓的患者,可以采用前屈0°~15°位牵引 B:颈椎中、下段颈椎病变(C5~T1)牵引角度宜大,可以采用前屈15°~25°位牵引 C:椎动脉型和脊髓型(硬膜囊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多采用中立位牵引(0°) D:神经根型多采用前屈位牵引(15°~25°) E:颈椎上段颈椎病变(C1~4)采用0°位牵引

下列叙述颈椎牵引的角度不正确的是

A:颈椎生理弧度消失甚至出现反弓的患者,可以采用前屈0°~15°位牵引 B:颈椎中、下段颈椎病变(C5~T1)牵引角度宜大,可以采用前屈15°~25°位牵引 C:椎动脉型和脊髓型(硬膜囊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多采用中立位牵引(0°) D:神经根型多采用前屈位牵引(15°~25°) E:颈椎上段颈椎病变(C1~4)采用0°位牵引

下列叙述颈椎牵引的角度不正确的是

A:颈椎生理弧度消失甚至出现反弓的患者,可以采用前屈0°~15°位牵引 B:颈椎中、下段颈椎病变(C5~T1)牵引角度宜大,可以采用前屈15°~25°位牵引 C:椎动脉型和脊髓型(硬膜囊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多采用中立位牵引(0°) D:神经根型多采用前屈位牵引(15°~25°) E:颈椎上段颈椎病变(C1~4)采用0°位牵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