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14岁,患急性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和声音嘶哑。查体:扁桃体充血,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微痛,咽,喉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体温37.9 ℃。实验室检查:WBC 12.6x10/L,分类中性粒细胞0.81,淋巴细胞0.19,Hb 131 g/L,PLT 125x10/L。

白喉患者的最佳取材部位是

A:假膜表面 B:假膜边缘 C:假膜深处 D:扁桃体 E:鼻咽部

患者女,14岁,患急性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和声音嘶哑。查体:扁桃体充血,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微痛,咽,喉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体温37.9 ℃。实验室检查:WBC 12.6x10/L,分类中性粒细胞0.81,淋巴细胞0.19,Hb 131 g/L,PLT 125x10/L。

白喉棒状杆菌重要的形态学特征为

A:呈棒状 B:异染颗粒 C:荚膜 D:芽孢 E:鞭毛

某男性患者,46岁,以"因回吸鼻涕带血3个月,右耳听力下降10天"就诊。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回吸鼻涕带血,多为陈旧性血液,无鼻塞、头痛、咳痰等表现,未诊治。近10天出现右耳听力减退、伴耳鸣,无眩晕、耳痛、耳流脓等。临床检查见:右侧耳道通畅,右鼓膜完整、内陷,鼓室有积液;鼻腔未见异常,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右侧咽隐窝处黏膜粗糙不平,稍隆起。右侧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根据以上表现,回答如下问题。

如诊断为鼻咽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鼻咽癌以女性居多,约为男性的两倍 B:我国是世界各大洲中鼻咽癌最高发的地区之一 C:鼻咽癌的发病率为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之首 D:鼻咽癌多发于鼻咽侧壁 E:颈淋巴结转移率低 F:病理以腺癌较多见

某男性患者,18岁,主诉右侧进行性鼻塞半年,回吸性血涕1月余。今来院就诊,无耳鸣、听力下降、耳胀,无头痛、视矇、复视,无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体检:T:36.6℃,P:82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头颅无畸形,双颈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双侧鼻腔粘膜光滑,右侧鼻咽见一约1.0cm×1.2cm×1.5cm大小的圆形淡红色肿物,表面光滑,堵塞右侧后鼻孔。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可作哪些检查 提示:根据病史及体检,初步诊断为鼻咽纤维血管瘤

A:手指触诊 B:鼻咽纤维镜检查 C:鼻咽肿物活检 D:EB病毒抗体 E:鼻咽CT扫描 F:鼻咽MRI扫描 G:腹部B超 H:胸片 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某男性患者,18岁,主诉右侧进行性鼻塞半年,回吸性血涕1月余。今来院就诊,无耳鸣、听力下降、耳胀,无头痛、视矇、复视,无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体检:T:36.6℃,P:82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头颅无畸形,双颈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双侧鼻腔粘膜光滑,右侧鼻咽见一约1.0cm×1.2cm×1.5cm大小的圆形淡红色肿物,表面光滑,堵塞右侧后鼻孔。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鼻咽纤维血管瘤具有哪些病理特征

A:肿瘤多原发于蝶骨及枕骨底部 B:瘤体多无包膜,由大小不一的血窦组成 C:瘤体表面光滑,可呈分叶状,质硬 D:瘤体由胶原纤维及成纤维细胞组成网状基质 E:瘤体的血管壁厚及弹性好 F:根据血管成分和纤维成分优势不同,又可称为纤维血管瘤 G:瘤体根部为正常动脉,有分支伸入瘤体 H:肿瘤具有向邻近组织扩张生长能力

某男性患者,18岁,主诉右侧进行性鼻塞半年,回吸性血涕1月余。今来院就诊,无耳鸣、听力下降、耳胀,无头痛、视矇、复视,无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体检:T:36.6℃,P:82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头颅无畸形,双颈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双侧鼻腔粘膜光滑,右侧鼻咽见一约1.0cm×1.2cm×1.5cm大小的圆形淡红色肿物,表面光滑,堵塞右侧后鼻孔。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鼻咽纤维血管瘤具有哪些临床特点

A:多见于10~25岁男性青年 B:25岁以后有自愈倾向 C:病因可能与性激素分泌有关 D:病程长,生长缓慢 E:易反复鼻出血,患者常有不同程度贫血 F:肿瘤常可过裂孔侵入鼻腔、鼻窦、翼腭窝、颅内 G:肿瘤血供多来源于同侧上颌动脉和颈外动脉咽升支 H:中年患者有易复发及恶性变倾向

某男性患者,18岁,主诉右侧进行性鼻塞半年,回吸性血涕1月余。今来院就诊,无耳鸣、听力下降、耳胀,无头痛、视矇、复视,无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体检:T:36.6℃,P:82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头颅无畸形,双颈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双侧鼻腔粘膜光滑,右侧鼻咽见一约1.0cm×1.2cm×1.5cm大小的圆形淡红色肿物,表面光滑,堵塞右侧后鼻孔。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哪些是鼻咽纤维血管瘤与鼻咽癌的鉴别要点

A:两者病因都与遗传因素有关 B:前者好发于蝶骨底部,后者好发于咽隐窝 C:前者外观一般较光滑,后者外观多粗糙 D:两者都可以出现鼻衄、鼻塞、听力下降、耳鸣等耳鼻症状 E:两者都有恶性侵袭倾向 F:两者都可以引起颅底骨质破坏及颅神经受累症状 G:前者无颈淋巴结转移,后者可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H:前者EB病毒抗体多为阴性,后者EB病毒抗体多为阳性 I:前者CT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后者CT增强扫描无强化 J:前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后者以放射治疗为主

某男性患者,20岁,主诉发现颈部包块1月。无鼻塞和鼻涕带血,亦无回吸性血涕。不伴头痛及耳鸣,无耳闷和堵塞感。咽喉轻微疼痛,吞咽时咽喉异物感,以吞口水为重,吞咽食物无阻碍。包块位于右侧胸锁乳突肌上1/3处,大小为4×6cm,边界尚清晰,质中,无压痛,皮肤无潮红及发热。左侧颈部未及包块。双侧扁桃体Ⅱ度,无脓点,口腔和口咽未见异常。患者发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无咳嗽和咳血,无午后低及热盗汗.

为了确定该肿物性质,尚需哪些检查 提示: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左侧咽隐窝较右侧饱满,未见新生物,黏膜表面轻度糜烂。间接喉镜检查未见异常,纤维鼻咽、喉镜检查与间接鼻咽镜和间接喉镜检查结果一致。PPD皮试阴性。甲状腺检查未见异常。

A:鼻咽活检 B:PET扫描 C:行肿物细针穿刺 D:胸部正侧位平片 E:右颈功能性淋巴清扫并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F:MR头颅扫描 G:MR甲状腺扫描 H:CT甲状腺扫描

某男性患者,20岁,主诉发现颈部包块1月。无鼻塞和鼻涕带血,亦无回吸性血涕。不伴头痛及耳鸣,无耳闷和堵塞感。咽喉轻微疼痛,吞咽时咽喉异物感,以吞口水为重,吞咽食物无阻碍。包块位于右侧胸锁乳突肌上1/3处,大小为4×6cm,边界尚清晰,质中,无压痛,皮肤无潮红及发热。左侧颈部未及包块。双侧扁桃体Ⅱ度,无脓点,口腔和口咽未见异常。患者发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无咳嗽和咳血,无午后低及热盗汗.

下一步可选择哪些治疗方案 提示:鼻咽和颈部CT和MR扫描都见鼻咽顶,鼻中隔左后端,部分后筛处见肿物影,颈部未见肿瘤复发。

A:即刻行原发病灶根治性放疗 B:如采用PF方案,4个疗程化疗后追加根治性放射治疗 C:如采用PF方案,2个疗程化疗后追加根治性放射治疗 D:鼻内镜下鼻腔、鼻咽及鼻窦肿物切除术,一周后根治性放疗 E:鼻侧切开并鼻腔、鼻咽及鼻窦肿物切除术,一周后根治性放疗 F:上颌骨外翻鼻腔、鼻咽及鼻窦肿物切除术,两周后根治性放疗 G:鼻内镜下路鼻腔、鼻咽及鼻窦肿物切除术,两周后根治性放疗 H:鼻侧切开并鼻腔、鼻咽及鼻窦肿物切除术,两周后根治性放疗

某男性患者,46岁,以"因回吸鼻涕带血3个月,右耳听力下降10天"就诊。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回吸鼻涕带血,多为陈旧性血液,无鼻塞、头痛、咳痰等表现,未诊治。近10天出现右耳听力减退、伴耳鸣,无眩晕、耳痛、耳流脓等。临床检查见:右侧耳道通畅,右鼓膜完整、内陷,鼓室有积液;鼻腔未见异常,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右侧咽隐窝处黏膜粗糙不平,稍隆起。右侧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根据以上表现,回答如下问题。

如诊断为鼻咽癌,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鼻咽癌以女性居多,约为男性的两倍 B:我国是世界各大洲中鼻咽癌最高发的地区之一 C:鼻咽癌的发病率为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之首 D:鼻咽癌多发于鼻咽侧壁 E:颈淋巴结转移率低 F:病理以腺癌较多见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