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于程序的局部性理论,( )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存储单元可能马上被访问。
A:数据局部性 B:空间局部性 C:时间局部性 D:空间全局性
在多级存储系统中,Cache处在CPU和主存之间,解决 (55) 问题。若Cache和主存的存取时间分别为T1和T2,Cache的命中率为H,则该计算机实际存取时间为 (56) 。当CPU向存储器执行读操作时,首先访问Cache,若命中,则从Cache中取出指令或数据,否则从主存中取出,送 (57) :当CPU向存储器执行写操作时,为了使Cache的内容和主存的内容保持一致,若采用 (58) 法,则同时写入Cache和主存。由于Cache容量比主存容量小,因此当Cache满时,执行把主存信息向Cache写入,就要淘汰Cache中已有的信息,为了提高Cache的命中率,采用一种 (59) 替换算法。
A:Cache B:CPU C:Cache和CPU D:Cache或CPU
若Cache和主存的存取时间分别为T1和T2,Cache的命中率为H,则该计算机的实际存取时间为 (2) 。当CPU向存储器执行读操作时,首先访问Cache,如命中,则从Cache中取出指令或数据,否则从主存中取出,送 (3) ;当CPU向存储器执行写操作时,为了使Cache内容和主有的内容保持一致,若采用 (4) 法,同时写入Cache和主存。
(3)处填()。
A:Cache B:CPU C:Cache和CPU D:Cache或CPU
某机主存容量为16MB,cache容量为16KB,主存与cache每块都分为16B,主存与cache地址变换采用直接映像方法。这种映像方法优点是算法简单,缺点是 (1) 。若访问的主存单元为B4AF45H,而且该单元已经装入cache,则cache的地址是 (2) 。
(1)处填()。
A:转换方法复杂 B:转换速度较慢 C:cache利用不充分 D:转换方法不直观
在多级存储系统中,Cache处在CPU和主存之间,解决 (64) 问题。若Cache和主存的存取时间分别T1和T2,Cache的命中率为H,则计算机实际存取时间为 (65) 。当CPU向存储器执行读操作时,首先访问Cache,如命中,则从Cache中取出指令或数据,否则从主存中取出,送 (66) ;当CPU向存储器执行写操作时,为了使Cache内容和主存的内容保持一致,若采用 (67) 法,同时写入Cache和主存。由于Cache容量比主存容量小,当Cache已写满时,但要主存信息写入Cache时,就要淘汰Cache中的已有信息。为了提高Cache的命中率,常采用一种 (68) 替换算法。
66()
A:Cache B:CPU C:Cache和CPU D:Cache或CPU
在关于主存与cache地址映射方式中,叙述 (19) 是正确的。在分析cache对机器性能的影响时,叙述 (20) 是正确的。
A:cache容量比主存小许多,决定机器访问存储器的速度是主存,cache只起次要作用 B:cache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调用子程序的开销 C:核心程序法是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方法之一,由于它程序短,访问存储器的局部性较大,cache的命中率比一般程序高 D:奔腾PC机采用两级cache结构,一级放系统程序,另一级放用户程序
虚拟内存是基于程序的局部性原理而设计的。下面关于局部性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35) 。
A:程序代码顺序执行 B:程序按照非一致性方式访问内存 C:程序连续地访问许多变量 D:程序在一段时间内访问相对小的一段地址空间
以下关于程序访问局部性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程序访问具有时间局部性,即最近将要用的信息很可能是正在使用的信息 B:程序访问具有空间局部性,即最近将要用的信息很可能与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存储空间上是相邻的 C:程序访问局部性是构成层次结构的存储系统的主要依据 D:程序访问局部性是确定存储系统的性能指标(命中率、平均访问时间、访问效率等)的主要依据
以下关于程序访问局部性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程序访问具有时间局部性,即最近将要用的信息很可能是正在使用的信息 B:程序访问具有空间局部性,即最近将要用的信息很可能与正在位用的信息在存储空间上是相邻的 C:程序访问局部性是构成层次结构的存储系统的主要依据 D:程序访问局部性是确定存储系统的性能指标(命中率、平均访问时间、访问效率等)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