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字教材的前提是

A:文字通俗易懂 B:学习者必须有阅读能力 C:有适宜的场所 D:设计图文并茂 E:内容实用

文字

在Word中删除一行文字,则______。

A:文字被删除,且不可恢复 B:文字被放入回收站 C:文字被删除,但可恢复 D:文字被放入剪贴板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几题
    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更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
    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已经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已经向简单化刺激方向蜕化。  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作者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那些所谓的音乐人却在那里喜形于色。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和“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嚼的作品,而欣赏群也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的重要原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的人才感受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第3段文字主要的意思是()

A:人们应懂得去欣赏美丽的世界 B:人们除了工作外,对其他事情都不太感兴趣 C:人们为了工作而无暇顾及周围世界的变化 D:美丽的世界对工作繁忙的人而言没有太大意义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人类很早就想出了一些使语言传到远方和帮助记忆的方法。例如,古代我国边境上有敌人入侵时,就在高台上用柴草燃起烽烟报警,邻台看见后立即举火,很快就可传告全体将士。有时也用狼粪来烧,据说狼粪烧的烟升得很高、很直,更容易看清楚。还有用旌①旗、锣鼓、篝火来表示某种意思的。再如,古代秘鲁的印加人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绳子,打成不同形状的结,记载各种事情。②这些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创造出了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的产生要比语言晚得多。文字把用声音表达的语言变成了有形体的符号,使语言冲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仅能传到远方,而且能留传后世③。它扩大了语言的使用范围,为交流思想、传播知识提供了新的方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辅助手段,④文字在记录了语言、形成了书面语言的形式以后,又反过来对口头语言有很大影响

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A: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B:使语言传到远方和帮助记忆的方法 C:文字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D:书面语言对口头语言有很大影响

根据所给图2和文字资料回答以下几题。在大学生文化和生活价值观上,问卷通过多选题型考察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趋向,大学生喜欢的十类文化排序分别是:传统经典文化、现代文化、古代文化、中国民间民族文化、通俗流行文化、异国文化、全球共同文化、zōng jiāo 文化、前卫(超前)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知群体,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态势,大学生既热衷于现代文化,也保持对传统经典文化最浓厚的兴趣,只有小部分的大学生自认比较喜欢前卫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在考察法律意识方面,问卷主要通过考察公民解决纠纷的途径来反映公民的法律意识。问卷设定了三种纠纷解决途径,即法律途径(“遵循法律和政策规定解决”)、行政途径(“找单位和领导帮助解决”)和武力途径(“通过恐吓、武力或其他施压方式解决”)三种,大学生在纠纷解决方面的选择情况分别为67.6%,28.9%,3.5%。应该说,只有极少部分大学生采取武力途径解决纠纷。在法律常识方面,大学生对法律性质的正确认识高达91.2%,在对我国已经颁布的部门法的了解上,选择“__”、“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婚姻法”的分别为:96.7%、94.7%、93.7%、89.8%、95.1%,几乎都在90%以上。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和维护法律。在知识产权方面,93%的被调查者知道“世界知识产权日”,76%的被调查者明确“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现在是从‘制定’转入‘实施’”,48%的被调查者关注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年受理的《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大学生在科学意识方面,大学生自认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选择“按他人意志办事”的仅占6.3%,选择“据自己兴趣办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占45.6%、48.1%。而对“科学发展观”,表示“明确知道”的占35.7%,表示“知道一些,不太明确”的占58.6%,而表示“不知道”的占5.6%。在科学行为方面,大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察的重点。大学生自认“很少遇到问题”的仅占22.7%,而认为“经常遇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原因”、“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解决问题”四项的选择比例分别为:57.1%、43.4%、39.5%和37.2%。

以上所给文字资料表明()

A:“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已深入人心 B: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 C:高校建立了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和宣传体系 D: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游戏规则

根据所给图2和文字资料回答以下几题。在大学生文化和生活价值观上,问卷通过多选题型考察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趋向,大学生喜欢的十类文化排序分别是:传统经典文化、现代文化、古代文化、中国民间民族文化、通俗流行文化、异国文化、全球共同文化、zōng jiāo 文化、前卫(超前)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知群体,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态势,大学生既热衷于现代文化,也保持对传统经典文化最浓厚的兴趣,只有小部分的大学生自认比较喜欢前卫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在考察法律意识方面,问卷主要通过考察公民解决纠纷的途径来反映公民的法律意识。问卷设定了三种纠纷解决途径,即法律途径(“遵循法律和政策规定解决”)、行政途径(“找单位和领导帮助解决”)和武力途径(“通过恐吓、武力或其他施压方式解决”)三种,大学生在纠纷解决方面的选择情况分别为67.6%,28.9%,3.5%。应该说,只有极少部分大学生采取武力途径解决纠纷。在法律常识方面,大学生对法律性质的正确认识高达91.2%,在对我国已经颁布的部门法的了解上,选择“__”、“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婚姻法”的分别为:96.7%、94.7%、93.7%、89.8%、95.1%,几乎都在90%以上。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和维护法律。在知识产权方面,93%的被调查者知道“世界知识产权日”,76%的被调查者明确“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现在是从‘制定’转入‘实施’”,48%的被调查者关注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年受理的《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大学生在科学意识方面,大学生自认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选择“按他人意志办事”的仅占6.3%,选择“据自己兴趣办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占45.6%、48.1%。而对“科学发展观”,表示“明确知道”的占35.7%,表示“知道一些,不太明确”的占58.6%,而表示“不知道”的占5.6%。在科学行为方面,大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察的重点。大学生自认“很少遇到问题”的仅占22.7%,而认为“经常遇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原因”、“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解决问题”四项的选择比例分别为:57.1%、43.4%、39.5%和37.2%。

根据所给文字资料判定()

A:在科学意识科学行为方面,大学生是一个高知群体 B:大学生有明确的科学观念,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C:大学生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呈递增的过程 D:大学生缺乏系统明确的科学观念,特别是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下面文字回答38-40题: ①本书从历史学、民俗学等角度,对山东人“闯关东”这一罕见的移民现象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深人分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背景,规模状况,揭示了东北人和山东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文化情结。②其中山东人是“闯关东”主体。③“闯关东”。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史,其迁徒人数也是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上最多的。④从清朝顺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300年间大约有3000万人拥人茫茫关__地。

这段文字可能选自:()

A:科普读物 B:文学常识 C:历史教材 D:报纸

根据下面文字回答38-40题: ①本书从历史学、民俗学等角度,对山东人“闯关东”这一罕见的移民现象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深人分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背景,规模状况,揭示了东北人和山东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文化情结。②其中山东人是“闯关东”主体。③“闯关东”。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史,其迁徒人数也是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上最多的。④从清朝顺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300年间大约有3000万人拥人茫茫关__地。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闯关东”的主体是3000万山东人 B:“闯关东”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最长的移民史 C:“闯关东”不仅是历史行为也是社会文化行为 D:“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的移民现象

在标准 ASCII 编码表中,数字码、小写英文字母和大写 英文字母的前后次序是

A:数字、小写英文字母、大写英文字母 B:小写英文字母、大写英文字母、数字 C:数字、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 D: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数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