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建于7度抗震设防区的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2类。非承重填充墙采用砖墙,墙体较少,周期折减系数为0.7,结构自振周期T=1.0s。底层层高6m,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为0.45。

假定该框架底层屈服强度系数是相邻上层该系数的0.55倍,底层各柱轴压比均大于0.5,且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方面的影响,试问,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Δu的最大值(mm),接近下列何值时才能满足相关规范,规程中规定的对结构薄弱层(部位)层间弹性位移的要求?

A:44.6 B:63.2 C:98.6 D:120.0

某一建于7度抗震设防区的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2类。非承重填充墙采用砖墙,墙体较少,周期折减系数为0.7,结构自振周期T=1.0s。底层层高6m,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为0.45。

假定各层层高均相同,由计算分析得知,该框架结构首层的弹性等效侧同刚度,试问,当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其结构首层的位移增大系数,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00 B:1.03 C:1.07 D:1.12

根据实验研究的要求,将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和年龄分层,然后在每层内以个人为单位用掷硬币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此种分组方法属于

A:简单随机分组 B:分层随机分组 C:系统随机分组 D:整群随机分组 E:随意分组

数据分组根据分组变量的多少可以分为()

A:单层分组 B:多层分组 C:简单分组 D:复合分组。

分组的概念是在()层用到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根据分组标志的数量,市场调查资料的分组有简单分组和()。

A:复杂分组 B:多层分组 C:复合分组 D:混合分组

分组交换的基本通信协议X.25为分组交换网定义了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的下三层,这三层是()。

A:物理层,链路层,服务层 B:接口层,数据层,分组层 C:接口层,数据层,链路层 D:物理层,链路层,分组层

分组装拆子层的功能有()

A:在发端将上层信息分割,作为ATM信元负载 B:信元丢失和误传处理 C:定时信息的传送 D:在收端将ATM信元拼接称上层信息

在X.25分组级(层)协议中,分组格式的分组头部分用于网络控制。分组头的分组类型标识由第3个字节组成,该字节的最后两位(b2,b1)全为“1”,则表示该分组是 ( )

A:数据分组 B:请求分组 C:接受分组 D:确认分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