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性患者,39岁,
缺失,
近远中大面积银汞合金充填物,无松动,X线显示已行完善的根管治疗;
未见明显的牙体牙髓及牙周病变
如果患者要求固定义齿修复,但5牙冠剩余牙体薄弱,最佳的处理措施是
A:
烤瓷固定桥 B:
烤瓷固定桥 C:
行桩核恢复后,
烤瓷固定桥 D:
金属固定桥 E:
行桩核恢复后,
金属固定桥
某男性患者,28岁,
近中倾斜阻生,
远中颈部可疑龋坏。现拟拔除
对拔除阻生牙最重要的检查是
A:右下7的龋坏程度 B:右下7、右下8牙合牙情况 C:检查患者的张口度 D:右下7、右下8周有无炎症 E:右下7、右下8的x线片
某男性患者,70岁,冠心病病史,持续性心绞痛。
N-NH
PET心肌灌注静息(rest)显像,双嘧达莫药物负荷显像(stresstest)见图4-2。
显像图中左心室前壁显像剂分布表现为
A:可逆性心肌缺血 B:不可逆性心肌缺血 C:混合性心肌缺血 D:花斑样改变 E:反向再分布
某男性患者,70岁,冠心病病史,持续性心绞痛。
N-NH
PET心肌灌注静息(rest)显像,双嘧达莫药物负荷显像(stresstest)见图4-2。
显像图中左心室侧壁显像剂分布表现为
A:可逆性心肌缺血 B:不可逆性心肌缺血 C:混合性心肌缺血 D:花斑样改变 E:反向再分布
某男性患者,70岁,冠心病病史,持续性心绞痛。
N-NH
PET心肌灌注静息(rest)显像,双嘧达莫药物负荷显像(stresstest)见图4-2。
显像图中左心室下后壁显像剂分布表现为
A:可逆性心肌缺血 B:不可逆性心肌缺血 C:混合性心肌缺血 D:花斑样改变 E:反向再分布
某男性患者,61岁,头痛,前额部局部隆起。查体:前额隆起处可触及乒乓球样肿块,CT显示如下图。

临床拟诊为
A:额窦黏液囊肿 B:额窦黏膜下囊肿(潴留囊肿) C:额窦急性炎症 D:额窦脓肿 E:脑膜脑膨出 F:额窦骨瘤 G:额窦骨化性纤维瘤
某男性患者,61岁,头痛,前额部局部隆起。查体:前额隆起处可触及乒乓球样肿块,CT显示如下图。

鼻窦黏液囊肿的发病机制为
A:窦壁黏膜下腺体轻度炎症或变态反应 B:乳牙根管感染 C:龋齿使牙髓慢性感染坏死 D:鼻窦的自然开口长期阻塞 E:发病机制不清楚 F:窦腔开口变异
某男性患者,61岁,头痛,前额部局部隆起。查体:前额隆起处可触及乒乓球样肿块,CT显示如下图。

关于鼻窦黏液囊肿的发生几率,正确的是
A: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 B:上颌窦>筛窦>蝶窦>额窦 C: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D:额窦>蝶窦>上颌窦>筛窦 E:筛窦>额窦>上颌窦>蝶窦 F:上颌窦>额窦>蝶窦>筛窦
某男性患者,61岁,头痛,前额部局部隆起。查体:前额隆起处可触及乒乓球样肿块,CT显示如下图。

黏液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正确的表述有
A:CT表现为鼻窦腔内均匀的浑浊密度影 B:病变边界清楚,窦壁骨质受压变薄,并可见骨质侵蚀 C:MR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影 D:MR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影 E:病变可累及邻近的眼眶 F:邻近视神经可受压移位 G:MR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影
患儿女,7岁,因“右膝、右颈痛9个月”来诊。伴右膝关节微热、肿,晨僵明显,颈部活动受限制。血常规:Hb 102 g/L,WBC 10.9×10
/L,PLT 342×10
/L;CRP 775 mg/L;ESR 110 mm/h;补体:C4 392 mg/L,IgG 18.4 g/L;ASO、RF、ANA、抗dsDNA、HLA-B27均(-)。诊断: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除已用药物外,还可采用的治疗措施包括(提示 给予该患儿甲氨蝶呤5 mg/周,双氯芬酸钠(扶他林)12.5 mg,2次/d治疗。)
A:急性期后应适当运动 B:可采用理疗、热敷、红外线照射 C:尽早采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以控制炎症 D: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 E:全面保护患儿,防止其受伤 F:可加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抗JRA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