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可以显示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并显示到达每个结点的时间。

A:Ping B:Tracert C:Netstat D:IPConfig

使用()命令可以用于跟踪数据包经过的路径及到达每个节点的时间。

当路由器发送一条ICMP目的地不可到达(Destination Unreachable)消息时,表示()。

A:该路由器无法将数据包发送到它的最终目的地 B:该路由器无法将数据包发送到它的下一个路由器 C:该路由器无法将数据包进行缓存 D:该路由器无法将数据包丢弃

用来跟踪数据包到达目的地的路径以检查远程系统的路由的命令是()。

A:TRACERT B:PING C:NETSTAT D:HOSTNAME

驾驶员搭载乘客到达目的地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告诉乘客“您的目的地到了” B:提醒乘客带齐随身物品 C:乘客下车还没站稳就迅速启动车辆离开 D:在乘客下车后再次检查有无遗留物品

在运行了RIP的MSR路由器上看到如下路由信息:displayiprouting-table6.6.6.6RoutingTable:PublicSummaryCount:2Destination/MaskProtoPreCostNextHopInterface6.0.0.0/8RIP1001100.1.1.1GE0/06.6.6.0/24Static600100.1.1.1GE0/0此时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为6.6.6.6的数据包,那么()。

A:该数据包将优先匹配路由表中的RIP路由,因为其掩码最短 B:该数据包将优先匹配路由表中静态路由,因为其优先级高 C:该数据包将优先匹配路由表中的静态路由,因为其度量值最小 D:该数据包将优先匹配路由表中的静态路由,因为其掩码最长

路由器在路由数据包时,必须知道的信息有()

A:数据包源IP地址 B:数据包目的IP地址 C:数据包目的地的MAC地址 D: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

AIX中用()命令可以显示到达主机的数据包所经过的每一个网关。

随机路由选择算法有可能使数据包在网络中循环传送而无法到达目的地,从而占用了系统资源。为解决该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

A:在数据包中增加1个字段以记录包经过的节点数目,每经过一个节点,其值减1,当值变为0时,丢弃该包 B:在数据包中增加1个序号字段,每个节点设置一张表记录首次到达本节点的包的序号,若该包不是首次到达本节点,则丢弃该包 C:在数据包中增加1个站点计数字段,初值设为网络中的节点总数,每经过一个节点,其值减1,当值变为0时,丢弃该包 D:在数据包中增加1个计时字段,初值设为某个较大的值,每经过一个节点,其值减去相应的传播时延,当值变为0时,丢弃该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