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对主存的要求是速度快、容量大、价格低,但现实情况三者很难统一于一身,很难找到这种存储器件。为了能解决这一需求,在主存与CPU之间增加一级 cache,其主要目的是为解决 (1) ,每次CPU访问主存时,都先要查询该单元数据是否已调入cache。为了把主存地址变成cache地址,常常使用3种cache地址映像方式,其时全相联地址映像方式,使用起来最方便、最灵活但查找很困难,为了达到cache的要求,实现时常常采用 (2) ,按照cache字块标志的内容访问映像存储器,查找命中的cache字块地址。
(1)处填()。
A:主存速度低 B:主存容量小 C:主存价格贵 D:主存可靠性差
为了提高CPU访问主存储器时的速度,计算机会装有()
A:虚拟存储器 B:主存储器 C:缓冲存储器 D:累加器
在CPU和主存间设置cache存储器主要是为了 (14) 。若使用基于数据内容进行访问的存储设备作为cache时,能更快决定是否命中。这种地址映射方法称为 (15) 映射。CPU向cache执行写操作时,可以同时写回主存储器或者仅当cache中该数据被淘汰时才写回主存储器,前者称为 (16) ,而后者称为 (17) 。若cache的存取速度是主存存取速度的10倍,且命中率可达到0.8,则CPU对该存储系统的平均存取周期为 (18) T(T为主有的存取周期)。
A:扩充主存容量 B:解决CPU和主存的速度匹配 C:提高可靠性 D:增加CPU访问的并行度
为了解决CPU与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16) 。
A:采用速度更快的主存 B:在CPU和主存之间插入少量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C:在CPU周期中插入等待周期 D:扩大主存的容量
在CPU和主存间设置cache存储器主要是为了 (14) 。若使用基于数据内容进行访问的存储设备作为cache时,能更快决定是否命中。这种地址映射方法称为 (15) 映射。CPU向cache执行写操作时,可以同时写回主存储器或者仅当cache中该数据被淘汰时才写回主存储器,前者称为 (16) ,而后者称为 (17) 。若cache的存取速度是主存存取速度的10倍,且命中率可达到0.8,则CPU对该存储系统的平均存取周期为 (18) T(T为主有的存取周期)。
A:扩充主存容量 B:解决CPU和主存的速度匹配 C:提高可靠性 D:增加CPU访问的并行度
为了解决CPU与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9) 。
A:采用速度更快的主存 B:在CPU和主存之间插入少量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C:在CPU周期中插入等待周期 D:扩大主存的容量
为了解决CPU与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采用速度更快的主存 B:在CPU 和主存之间插入少量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C:在CPU 周期中插入等待周期 D:扩大主存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