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标题是公文行文的标志和旗帜。它表明了公文的主旨、性质和行文方向,是拟制文稿的“着彩点睛”之处和显示意图要旨的“窗口”。 公文标题的拟制,有其明确的规范化要求:它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 公文种类,一般应标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 号。但是,人们在实际工作和公务实践中,常常存在着对标题拟制重视不够的问题,标题拟制 的混乱和错误影响了内容表达的效果和工作效率。
例一,《×学院、××公司等10单位关于搞好学生毕业实习工作的通知》。
例二,《××电子有限公司关于请求委培企业财会人员的通知》。
例三,《××研究院××研究所致××大学同心协力为科技兴鲁作贡献,共建美丽富饶南 部生态园林绿色工程,携手并肩推动科技进步的函》。
例四,《××医院人事处关于同意延长×××退休时间的批复》。

针对例二的“症状”进行治疗,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将“通知”改为“函” B:将“通知”改为“报告” C:将公文的主旨、性质写入标题 D:将受文单位写入标题

使用常用文字编辑工具编辑正文时,为改变该文档的文件名,常选用()命令;在“打印预览”方式下,单击“()”按钮可返回编辑文件:将正文中所有“Computer”改写为“计算机”,常选用()命令。

使用常用文字编辑工具编辑正文时,为改变该文档的文件名,常选用()命令。

A:“文件”→“另存为” B:“文件”→“保存” C:“插入”→“对象” D:“工具”→“选项”

在word中建立新“文档1”,再选择“保存”命令,将 (1) ;若单击标题栏右边显示的“”按钮,“文档1”的窗口将 (2) 。 1()

A:关闭“文档1” B: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C:“文档1”保存在当前文件夹 D:“文档1”保存在Documents文件夹

使用常用文字编辑工具编辑正文时,为改变该文档的文件名,常选用 (1) 命令;在“打印预览”方式下,单击“ (2) ”按钮可返回编辑文件;将正文中所有“Computer” 改写为“计算机”,常选用 (3) 命令。

1()

A:“文件”→“另存为” B:“文件”→“保存” C:“插入”→“对象” D:“工具”→“选项”

在窗体上画-个名称为Label1、标题为“Visual Basie考试”的标签,两个名称分别为Command1和Command2、标题分别为“开始”和“停止”的命令按钮,然后画-个名称为Timer1的计时器控件,并把其InterVal属性设置为500,如图所示。编写如下程序: 程序运行后单击“开始”按钮,标签在窗体中移动。对于这个程序,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标签的移动方向为自右向左 B:单击“停止”按钮后再单击“开始”按钮,标签从停止的位置继续移动 C:当标签全部移出窗体后,将从窗体的另-端出现并重新移动 D:标签按指定的时间间隔移动

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Label1、标题为“VisualBasic考试”的标签,两个名称分别为Command1和Command2、标题分别为“开始”和“停止”的命令按钮,然后画一个名称为Timer1的计时器控件,并把其Interval属性设置为500,如图所示。 编写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Form_Load( ) Timer1.Enabled=false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 Click( ) Timer1.Enabled=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 If Label1.Left<Width Then Label1.Left=label1.Left+20 Else Label1.Left=0 End If End Sub程序运行后单击“开始”按钮,标签在窗体中移动。对于这个程序,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标签的移动方向为自右向左 B:单击“停止”按钮后再单击“开始”按钮,标签从停止的位置继续移动 C:当标签全部移出窗体后,将从窗体的另一端出现并重新移动 D:标签按指定的时间间隔移动

假定有如下的命令按扭(名称为Command1)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x=InputBox(“输入:”,“输入整数”)
MsgBox“输入的数据是:”,,“输入数据:”+x
End 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名按扭,所果从键盘上输入整数10,则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x的值是数值10 B:输入对话框的标题是“输入整数” C:信息框的标题是“输入数据:10” D:信息框中显示的“输入的数据是:”

前的一种用法相对于“后”而言,我国历史上有“西汉”“东汉”,分别称为“前汉”“后汉”。另一种说法是指某个时期以前的时期,如“前寒武纪”,是指寒武纪以前的地质时期的总称,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还有一种用法是相对于现在而言,如前局长**和现局长**。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表述是()。

A: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许多国家中有不少是同名的,如“前赵”“后赵”“前秦”“后秦” B:清朝不能称为“前清”,就像明朝、元朝不称“前明”“前元”一样 C: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苏联对我们的支持 D:美国曾施计破坏前苏联经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