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架模拟下颌运动的程度分类
A:简单架 B:平均值架 C:半可调架 D:全可调架 E:反向架
患者,女,18岁,面部检查,无明显的异常,覆10mm,覆盖2mm,上颌和下颌开,四个第一磨牙轻度I3类咬合关系,牙弓无拥挤,FMA420下颌角141.50,下颌支高度偏短。四个第一磨牙牙胚存在。有吮指习惯。
此患者开的原因是
A:遗传 B:牙齿缺失 C:佝偻病 D:口腔不良习惯 E:以上都不是
患者,女,17岁,颏部外形发育不良,口唇闭合时口腔周围肌肉呈现紧张,面下1/3高度偏大,开5mm,覆盖8mm,磨牙呈现完全的I2类咬合关系,上下颌前牙拥挤明显,前牙开,唇侧扭转,完全舌侧错位,低位唇向错位,ANB70,四个第三磨牙牙胚存在,位置正常。
本患者错类型是
A:安氏I2类错 B:牙列拥挤 C:安氏I3类错 D:开 E:安氏I2类错伴有上颌前突及牙列高度拥挤者
患者,女,15岁,口唇闭合时呈现口腔周围肌肉的高度紧张感,下颌颏部更为明显。上下颌牙列拥挤明显,牙弓狭窄,覆6mm,覆盖6mm,磨牙呈I1类咬合关系。ANB5.50,FMA350,UI-SN110.00,IMPA85.50。
根据错畸形的病因学分类,此患者为
A:牙性错 B:功能性错 C:高角型的骨骼性上颌前突 D:低角型骨骼性上颌前突 E:I1类骨面型的上颌之前突
患者,女,10岁,替牙,上颌发育正常,前牙与之间开,有舌前伸习惯,无牙列拥挤,上前牙唇倾。
为判断病人错类型应该拍摄
A:牙片 B:咬片 C:X线头影测量 D:胸片 E:手腕骨片
患者错的主要原因是
A:佝偻病 B:遗传 C:骨性错 D:牙性错 E:口腔不良习惯
患者,女,28岁,四个第一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前牙I30深覆,I20深覆盖,下切牙咬在上牙腭侧龈组织,上下前牙有散在间隙,面中1/3轻度前突,面下1/3较短。
直丝弓矫治器结合__导板矫治深覆,缩短治疗时间的机制是
A:有效快速打开咬合 B:速关闭拔牙间隙 C:增加后牙支抗 D:利于尖牙远中移动 E: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患者,女,13岁,前牙反,侧面观面中部凹陷,右侧上下第一磨牙呈I1类关系,左侧上下第一磨牙呈I3类关系与之间反,上前牙拥挤,四个第三磨牙牙胚不存在,SNA77.00,SNB80.00,ANB-3.00。
治疗过程中为调整上下颌关系,对此患者还要采用
A:I2类牵引 B:双侧I3类牵引 C:尖牙向后结扎 D:I1类牵引 E:左侧的I3类颌间牵引
支托的作用包括
A:防止食物嵌塞 B:恢复咬合关系 C:稳定和支持作用 D:使力沿基牙长轴方向传导 E:固位作用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