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某单项工程,按图1A420012-1所示进度计划网络图组织施工。原计划工期170d,第75d时检查关键工作B拖后15d。本工程各工作相关参数见表1A420012
序号工作最大可压缩吋间d赶工费用(元/d)
1A10200
2B5200
3C3100
4D10300
5E5200
6F10150
7G10120
8H5420
问题
(1)为使本单项工程仍按原工期完成,则必须赶工,调整原计划,问应如何调整原计划,既经济又保证整修工作能在计划的170d内完成,并列出详细调整过程。
(2)试计算经调整后,所需投人的赶工费用。
(3)重新绘制调整后的进度计划网络图,并列出关键线路。
某单项工程,按如下进度计划网络图组织施工:
原计划工期是170d,在第75d急性的进度检查时发现:工作A已全部完成,工作B刚刚开工,由于工作B是关键工作,所以它拖后15d,将导致总工期延长15d完成。本工程个工作相关参数见下表:
【问题】 1.为使本单项工程仍按原工期完成,则必须赶工,调整原计划,问应如何调整原计划,既经济又保证整修工作能在计划的170d内完成,并列出详细调整过程。 2.试计算经调整后,所需投人的赶工费用。 3.重新绘制调整后的进度计划网络图,并列出关键线路(关键工作表示法)。
背景资料:
某耐火材料厂新建厂区工程,主体为一重钢结构多层厂房,内含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央控制室工程,地下部分为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地上部分柱为钢管混凝土,其他构件均为H型钢构件,钢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高强螺栓(摩擦)连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制作完成、并经检测合格的构件所有外露部位均喷涂底漆后运至施工现场,现场尺寸校验、摩擦面打磨后拼装。高强螺栓连接时先初拧至施工扭矩的50%左右,对接合件进行校正,消除接合件的变形、错位和错孔后,再复拧达到紧固。高强螺栓安装时从中部向四周逐个进行,初拧及终拧从四周向中心进行,并保持四个方向对称拧紧。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问题,停工整改后通过验收。
事件二:装饰装修施工前,装修单位上报中央控制室的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不上人)施工方案,其中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φ6吊杆,长1.2m;
(2)吊杆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上,冲击电锤成孔;
(3)主龙骨间距960mm,吊挂在吊杆上;
(4)次龙骨间距500mm,紧贴主龙骨安装;
(5)纸面石膏板的长边沿横向主龙骨铺设;
(6)纸面石膏板四角先固定在龙骨上,然后固定四边,最后固定中心,确保牢固。
监理认为部分做法不妥,退回施工单位改正后,签字审批,按方案组织施工。
事件三:吊顶内设备、管线及填充材料施工就绪且石膏面板大面积安装完成,施工单位请监理工程师通过预留未安装面板部位对吊顶工程进行隐蔽验收,被监理工程师拒绝。
事件四:在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75d,施工单位将工程档案送交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被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拒绝接收。
指出事件一中从钢构件制作到拼装完毕过程中存在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和理由分别如下:
不妥之一:所有外露部位均涂底漆。
理由:除设计明确要求外,摩擦面不应该涂漆。
不妥之处二:直接用高强螺栓作为临时螺栓使用。
理由:应先用临时螺栓或冲钉定位,对其结构架设调整完毕,对接合件进行校正,消除接合件的变形、错位和错孔,接合部摩擦面贴紧后,才能安装高强度螺栓。
不妥之处三:高强螺栓的拧固顺序从四周向中心进行不妥。
理由:一个接头上的高强度螺栓,初拧、复拧、终拧都应从螺栓群中部开始向四周扩展逐个拧紧。
背景资料:
某耐火材料厂新建厂区工程,主体为一重钢结构多层厂房,内含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央控制室工程,地下部分为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地上部分柱为钢管混凝土,其他构件均为H型钢构件,钢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高强螺栓(摩擦)连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制作完成、并经检测合格的构件所有外露部位均喷涂底漆后运至施工现场,现场尺寸校验、摩擦面打磨后拼装。高强螺栓连接时先初拧至施工扭矩的50%左右,对接合件进行校正,消除接合件的变形、错位和错孔后,再复拧达到紧固。高强螺栓安装时从中部向四周逐个进行,初拧及终拧从四周向中心进行,并保持四个方向对称拧紧。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问题,停工整改后通过验收。
事件二:装饰装修施工前,装修单位上报中央控制室的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不上人)施工方案,其中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φ6吊杆,长1.2m;
(2)吊杆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上,冲击电锤成孔;
(3)主龙骨间距960mm,吊挂在吊杆上;
(4)次龙骨间距500mm,紧贴主龙骨安装;
(5)纸面石膏板的长边沿横向主龙骨铺设;
(6)纸面石膏板四角先固定在龙骨上,然后固定四边,最后固定中心,确保牢固。
监理认为部分做法不妥,退回施工单位改正后,签字审批,按方案组织施工。
事件三:吊顶内设备、管线及填充材料施工就绪且石膏面板大面积安装完成,施工单位请监理工程师通过预留未安装面板部位对吊顶工程进行隐蔽验收,被监理工程师拒绝。
事件四:在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75d,施工单位将工程档案送交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被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拒绝接收。
指出事件二中纸面石膏板吊顶施工方案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纸面石膏板吊项施工方案中的不妥之处与正确做法如下:
不妥之一:采用φ6吊杆,长1.2m。
正确做法:长1.2m的吊杆应采用φ8吊杆。
不妥之二:纸面石膏板的长边沿横向主龙骨铺设。
正确做法:纸面石膏板的长边应沿纵向次龙骨铺设。
不妥之三:纸面石膏板四角先固定在龙骨上,然后固定四边,最后固定中心。
正确做法:纸面石膏板与龙骨固定,应从一块板的中间向板的四边进行固定,不得多点同时作业。
背景资料:
某耐火材料厂新建厂区工程,主体为一重钢结构多层厂房,内含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央控制室工程,地下部分为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地上部分柱为钢管混凝土,其他构件均为H型钢构件,钢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高强螺栓(摩擦)连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制作完成、并经检测合格的构件所有外露部位均喷涂底漆后运至施工现场,现场尺寸校验、摩擦面打磨后拼装。高强螺栓连接时先初拧至施工扭矩的50%左右,对接合件进行校正,消除接合件的变形、错位和错孔后,再复拧达到紧固。高强螺栓安装时从中部向四周逐个进行,初拧及终拧从四周向中心进行,并保持四个方向对称拧紧。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问题,停工整改后通过验收。
事件二:装饰装修施工前,装修单位上报中央控制室的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不上人)施工方案,其中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φ6吊杆,长1.2m;
(2)吊杆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上,冲击电锤成孔;
(3)主龙骨间距960mm,吊挂在吊杆上;
(4)次龙骨间距500mm,紧贴主龙骨安装;
(5)纸面石膏板的长边沿横向主龙骨铺设;
(6)纸面石膏板四角先固定在龙骨上,然后固定四边,最后固定中心,确保牢固。
监理认为部分做法不妥,退回施工单位改正后,签字审批,按方案组织施工。
事件三:吊顶内设备、管线及填充材料施工就绪且石膏面板大面积安装完成,施工单位请监理工程师通过预留未安装面板部位对吊顶工程进行隐蔽验收,被监理工程师拒绝。
事件四:在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75d,施工单位将工程档案送交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被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拒绝接收。
事件三中,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木龙骨石膏板吊顶工程应对哪些项目进行隐蔽验收(至少列出四项)?
(1)事件三中,监理工程师做法正确。
理由:施工单位应在石膏面板安装前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
(2)木龙骨石膏板吊顶工程须隐蔽验收的项目有:
1)吊顶内管道(风管或水管)的安装及试验;
2)吊顶内设备的安装及试验;
3)木龙骨防火处理;
4)木龙骨防腐处理;
5)预埋件;
6)预埋拉结筋;
7)吊杆(拉杆)安装;
8)龙骨安装;
9)填充材料的设置。
背景资料:
某耐火材料厂新建厂区工程,主体为一重钢结构多层厂房,内含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央控制室工程,地下部分为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地上部分柱为钢管混凝土,其他构件均为H型钢构件,钢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高强螺栓(摩擦)连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制作完成、并经检测合格的构件所有外露部位均喷涂底漆后运至施工现场,现场尺寸校验、摩擦面打磨后拼装。高强螺栓连接时先初拧至施工扭矩的50%左右,对接合件进行校正,消除接合件的变形、错位和错孔后,再复拧达到紧固。高强螺栓安装时从中部向四周逐个进行,初拧及终拧从四周向中心进行,并保持四个方向对称拧紧。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问题,停工整改后通过验收。
事件二:装饰装修施工前,装修单位上报中央控制室的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不上人)施工方案,其中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φ6吊杆,长1.2m;
(2)吊杆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上,冲击电锤成孔;
(3)主龙骨间距960mm,吊挂在吊杆上;
(4)次龙骨间距500mm,紧贴主龙骨安装;
(5)纸面石膏板的长边沿横向主龙骨铺设;
(6)纸面石膏板四角先固定在龙骨上,然后固定四边,最后固定中心,确保牢固。
监理认为部分做法不妥,退回施工单位改正后,签字审批,按方案组织施工。
事件三:吊顶内设备、管线及填充材料施工就绪且石膏面板大面积安装完成,施工单位请监理工程师通过预留未安装面板部位对吊顶工程进行隐蔽验收,被监理工程师拒绝。
事件四:在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75d,施工单位将工程档案送交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被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拒绝接收。
事件四中,施工单位、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做法是否合理?并给出理由。
(1)施工单位的做法不合理。
(2)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做法合理。
理由: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不应由施工单位将建设工程档案直接送交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正确做法应是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移交,建设单位送交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背景材料: 某公路路面工程,里程桩号为K5+000~K29+000,总长度为24km。路面结构层分为级配砾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面层(单层)。建设单位(业主)希望施工单位尽可能用最短时间完成该路面工程施工。施工单位根据自己的能力准备组织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以完成该路面工程。每个路面施工队的施工能力相同,各完成12km。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底基层专业队组(班组)施工进度(速度)200m/d(已经包含各种影响,下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150m/d,养生时间至少7d,所需工作面的最小长度为1000m;沥青面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为160m/d,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1200m。要求施工单位用最快方式,根据上述给定条件组织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以下是施工单位所作的计算和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1)各结构层工作的持续时间计算为底基层60d,基层80d,面层75d。(2)底基层与基层之间逻辑关系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结果为1000/200=5d。(3)基层与面层之间的逻辑关系STS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结果为1200/150=8d,考虑到基层的养生至少7d,所以基层与面层的开始到开始时间间隔为8+7=15d。(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路面工程的总工期=5+15+75=95d,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表示如下:
评价该施工单位所进行的计算正确性以及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与否。 1)各工序的持续时间的计算是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2)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关系选择正确否?为什么?有错请改正。 3)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时距计算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4)基层与面层之间的搭接关系选择正确否?为什么?有错请改正。 5)基层与面层之间的搭接时距计算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6)路面工程的总工期的计算以及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表示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背景材料:某公路路面工程,里程桩号为K5+000~K29+000,总长度为24km。路面结构层分为级配砾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面层(单层)。建设单位(业主)希望施工单位尽可能用最短时间完成该路面工程施工。施工单位根据自己的能力准备组织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以完成该路面工程。每个路面施工队的施工能力相同,各完成12km。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底基层专业队组(班组)施工进度(速度)200m/d(已经包含各种影响,下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150m/d,养生时间至少7d,所需工作面的最小长度为1000m;沥青面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为160m/d,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1200m。要求施工单位用最快方式,根据上述给定条件组织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
以下是施工单位所作的计算和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各结构层工作的持续时间计算为底基层60d,基层80d,面层75d。
(2)底基层与基层之间逻辑关系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结果为1000/200=5d。
(3)基层与面层之间的逻辑关系STS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结果为1200/150=8d,考虑到基层的养生至少7d,所以基层与面层的开始到开始时间间隔为8+7=15d。
(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路面工程的总工期=5+15+75=95d,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表示如下:问题:
(1)评价采用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这种施工组织方式的前提条件和实际效果。
(2)评价该施工单位所进行的计算正确性以及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与否。
1)各12序的持续时间的计算是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2)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关系选择正确否?为什么?有错请改正。
3)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时距计算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4)基层与面层之间的搭接关系选择正确否?为什么?有错请改正。
5)基层与面层之间的搭接时距计算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6)路面工程的总工期的计算以及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表示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某承包商通过竞标取得一项市政工程的总承包任务,在取得施工许可证65d后进入现场进行施工,在施工中由于地质等特殊原因暂停施工75d后又继续完成了剩余的工作量,竣工验收阶段,承包商整理了各种技术资料,编制了工程竣工图,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后,即解除施工现场的全部管理责任。该承包商施工过程中的做法是否符合施工现场的管理原则,应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某承包商通过竞标取得一项市政工程的总承包任务,在取得施工许可证65d后进入现场进行施工,在施工中由于地质等特殊原因暂停施工75d后又继续完成了剩余的工作量,竣工验收阶段,承包商整理了各种技术资料,编制了工程竣工图,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后,即解除施工现场的全部管理责任。该承包商在竣工验收阶段应如何做好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