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地区从2000年开始发展旅游业。根据经验,该地所接待的游客绝大部分来自国内的A,B,C三个城市。在制定新的旅游发展规划过程中,该地决定对来访旅游需求状况开展特别调查。其中对A城市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A城市的居民人口为500万人。2004年,该市民中有100万人曾到国内其他地方旅游,平均每人外出旅游2次,每次外出旅游的平均停留时间为2天。在这些外出旅游者中,有20万人的出游目的地就是X地区。
A市居民前往X地区旅游的人次数占该市居民出游总人次的( )。
A:60% B:50% C:40% D:30% E:20%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1或X2的患者用药,结果是
A:无效 B:效果良好 C:无效,缘于非此药的作用靶点 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但有变异的患者用药,结果是
A:致病基因不同,无效 B:针对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此药的作用靶点,无效 D: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无效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且药酶基因A,B,C均无突变的患者,结果是
A:非致病基因,无效 B:正中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效,非此药作用靶点 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
(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一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K→L→M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致病基因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有异)
致病基因为X1或X2的患者
A:使用无效 B:剂量要减少 C:剂量要酌增加 D:效果很理想 E:呈现中毒反应
某女患儿,15岁,左下牙疼痛不能咬合就诊,查体:
叩(++),冷热诊无反应,颌面见一小黑点,其余未查见异常
X线片见根尖区喇叭口状敞开,2mm×2mm大小阴影,冠根比1:1.5,此时应做何种处理
A:一次性根管治疗 B:开髓,敞开引流 C:拔除患牙 D:局部上药 E:暂不处理,全身服用抗生素
某女性患者,55岁,右膝关节痛。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除外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检查结果如下图。

X线平片表现不包括
A:关节边缘骨赘形成 B:关节边缘骨侵蚀 C:关节间隙不均匀变窄 D:关节囊肿胀 E: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下局限性硬化
某女性患者,55岁,右膝关节痛。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除外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检查结果如下图。

观察X线平片后,最可能的诊断是
A: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B: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C: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D:膝关节滑膜型结核 E: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炎膝关节侵犯
某男性患者,51岁,椎体正位X线平片及骨扫描检查见图1和图2。

椎体X线片显示T10椎体呈骨硬化改变,即“象牙椎”,应鉴别诊断的疾病不包括
A:成骨性骨转移瘤 B:淋巴瘤 C:骨巨细胞瘤 D:畸形性骨炎(Paget病) E:椎体结核
(x^2+2x+1,x^2-1)()
A:2x-1 B:2x+1 C:x+1 D: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