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团体的规模,可以把团体分为( )。
A:正式团体 B:非正式团体 C:大团体 D:小团体 E:松散团体
某企业是一家民营企业,创始人张总对企业的所有事情都是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基本上没有发言权。该企业通过股权改革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后,很快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的效益在不断下降。于是张总责成人力资源部拿出一个解决方案。人力资源部分析了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完善企业的决策机制,改变以往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由董事会对重大问题集体决策。该方案得到张总的支持,并在企业中实施。但方案实施的初期并不顺利,董事会成员还是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依然是张总一个人的意见左右了大家的意见。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人力资源部建议企业董事会采用具名团体技术进行决策。半年过去了,企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具名团体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名团体技术是以口头形式完成的 B:团体成员在决策前应尽量不进行沟通 C:具名团体技术不限制时间 D:团体成员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灵感
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均由创建人张先生一个人担任,财务总监是张先生的妻子,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是张先生的弟弟,市场营销方面的负责人也是张先生的亲戚。在公司的各种决策中,张先生常常是说一不二,其他的人都比较顺从。近年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张先生对问题的把握也越来越不好,公司因此失去了好几个重要的市场机会。张先生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解决遇到的问题,咨询机构建议张先生对管理层进行改革,改变过去那种家族式的管理,引入团体决策,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在公司的决策中使用德尔菲技术。经过一年时间,公司发展势头很好。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该公司使用的团体决策,说法错误的是( )。
A:团体决策往往比个体决策更可靠 B:团体决策有时候会出现少数人把持的现象 C:团体决策不会出现个体屈从多数人意见的现象 D:团体决策中的"团体极化"就是指团体的决策更加冒险
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均由创建人张先生一个人担任,财务总监是张先生的妻子,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是张先生的弟弟,市场营销方面的负责人也是张先生的亲戚。在公司的各种决策中,张先生常常是说一不二,其他的人都比较顺从。近年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张先生对问题的把握也越来越不好,公司因此失去了好几个重要的市场机会。张先生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解决遇到的问题,咨询机构建议张先生对管理层进行改革,改变过去那种家族式的管理,引入团体决策,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在公司的决策中使用德尔菲技术。经过一年时间,公司发展势头很好。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公司进行团体决策时可能会出现"团体思维",关于团体思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团体成员的提议会得到大多数团体成员的赞成 B:在团体思维情形下做出的决策往往是失败的 C:客服团体四位现象的方法之一是邀请局外人参与决策 D:产生团体思维现象的原因是团体成员感受到了信息性的压力
2002年7月10日,某单位为其在职员工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年期的团体住院收入保障保险,每位被保险人保险金额为1万元且每位被保险人每天住院津贴100元,每次住院最长给付期限为30天。同年8月12日,被保险人甲某因患急性阑尾炎住院,发生医疗费用4600元,实际住院15天后痊愈出院。
团体健康保险核保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
A:团体规模 B:被保险人的家族史 C:新成员流入量 D:团体的稳定性
第22—29为套题:
某公司于2006年6月10日为其500名员工投保了团体定期寿险,保费由企业与员工共同分担。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福利,该企业于2007年5月12日又为其员工及配偶投保了团体健康保险,保费全部由企业承担。两类产品的条款均规定,新员工加入上述团体保险计划需经过3个月的等待期。截止到2007年5月11日,该企业原先参加团体定期寿险的员工中有48人退休,7人因患癌症或心脏病离岗,3人死亡,5人因工伤残疾而离岗,12人辞职。2007年底,该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又招聘了100名新员工,于2007年12月1日开始上班,并接受3个月的业务培训。2008年3月1日,75名员工转为正式员工。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75名新员工经过公司批准后即可加入团体健康保险计划 B:75名新员工必须于该团体定期寿险与健康保险续保时才能加入该保险计划 C:75名新员工于2008年3月1日自动成为团体定期寿险的被保险人 D:75名新员工于2008年3月1日自动成为该团体健康保险的被保险人
第22—29为套题:
某公司于2006年6月10日为其500名员工投保了团体定期寿险,保费由企业与员工共同分担。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福利,该企业于2007年5月12日又为其员工及配偶投保了团体健康保险,保费全部由企业承担。两类产品的条款均规定,新员工加入上述团体保险计划需经过3个月的等待期。截止到2007年5月11日,该企业原先参加团体定期寿险的员工中有48人退休,7人因患癌症或心脏病离岗,3人死亡,5人因工伤残疾而离岗,12人辞职。2007年底,该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又招聘了100名新员工,于2007年12月1日开始上班,并接受3个月的业务培训。2008年3月1日,75名员工转为正式员工。
就该团体保险计划而言,企业对75名新员工是否具有保险利益,是以( )为条件进行判断。
A:75名员工是否已转为公司的正式员工 B:该企业是否符合团体保险中对团体的资格要求 C:该企业在投保时是否征得75名新员工的同意 D:75名新员工是否都提供了可保性证明
第24—29为套题:
某企业在2006年10月1日为其1200名员工购买了团体定期寿险,保费由企业与员工分摊。因业务发展需要,2007年1月该企业又招聘了30名新员工,并于2007年3月10日正式上班,2007年6月10日,其中25名转为正式员工。请根据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保费全部由企业承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名新员工自正式上班就可自动加入该团体保障计划 B:30名新员工自2007年6月10日自动加入该团体保障计划 C:25名转正的新员工在2007年6月10日后经申请才可加入该团体保障计划 D:25名转正的新员工在2007年6月10日自动加入该团体保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