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拟在城市东南方向5km处的C河右岸建设占地5kmx5km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规划以电子,新型材料加工,机械加工,生物工程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C河自南向北流经A市东部,流量15m
/s,该河上游距A市15km处为该市主要水源地。开发区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设定4个大型产业区。中部为商贸和管理区。开发区拟建集中供热,在开发区的东南角建一热电站,热电站规模为2x300MW,烟囱高200m。开发区还要建一污水集中处理厂。 经初步调查,热电站东南角3km是D镇,东南21km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东6km是一所小学。该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为NW,C河开发区段及以下河段为I3类水域环境功能。
在报告书的开发区总体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
A:开发区的性质 B:开发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指标 C:开发区地理位置,边界,主要功能分区及土地利用规划 D:优先发展项目拟采用的工艺,设备 E:开发区环保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A市拟在城市东南方向5km处的C河右岸建设占地5kmx5km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规划以电子,新型材料加工,机械加工,生物工程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C河自南向北流经A市东部,流量15m
/s,该河上游距A市15km处为该市主要水源地。开发区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设定4个大型产业区。中部为商贸和管理区。开发区拟建集中供热,在开发区的东南角建一热电站,热电站规模为2x300MW,烟囱高200m。开发区还要建一污水集中处理厂。 经初步调查,热电站东南角3km是D镇,东南21km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东6km是一所小学。该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为NW,C河开发区段及以下河段为I3类水域环境功能。
在开发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性分析中,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
A:开发区的规划布局方案与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性 B:开发区环境敏感区与城市环境敏感区的协调性 C:开发区功能区划与城市功能区划的协调性 D:开发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A市拟在城市东南方向5km处的C河右岸建设占地5kmx5km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规划以电子,新型材料加工,机械加工,生物工程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C河自南向北流经A市东部,流量15m
/s,该河上游距A市15km处为该市主要水源地。开发区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设定4个大型产业区。中部为商贸和管理区。开发区拟建集中供热,在开发区的东南角建一热电站,热电站规模为2x300MW,烟囱高200m。开发区还要建一污水集中处理厂。 经初步调查,热电站东南角3km是D镇,东南21km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东6km是一所小学。该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为NW,C河开发区段及以下河段为I3类水域环境功能。
估算开发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需获取( )资料。
A:开发区需水量 B: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出水水质 C:纳污水体水环境容量 D:开发区中水回用计划
拟建150万t/a煤矿。井田面积约46km
,处于平原农业区。煤层埋深380~50m。井田范围有大,小村庄16个,约3700人,区域北部有白水河自西向东流过,地下水埋深为2~3m,井田范围内有二级公路由东部通过,长约2.1km,区内土地大部分为农田,并有少量果园和菜地。白水河下游距井田边界3km处为合庄水库(小型水库,农田用水)。区内西边界内200m有占地1hm
的宋朝古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业场占地将搬迁2个自然村约450人,在井田外新建一个村庄集中安置居民。工程主要内容有采煤,选煤和储运等。煤矿预计开采59年,投产后的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2216m
/d,水中主要污染物是SS(煤粉和岩粉)。污水处理后回用,剩余部分排入白水河。矸石量约29.5x10
t/a,含硫率为1.6%,属I1类一般固体废物。开采期煤矸石堆放场设在距工业场地西南侧约400m的空地上,堆场西方约0.4km有A村,东方约0.6km有B村,东南方约0.4km有C村,西南方约0.71km有D村。本区域年主导风向为NW风。
深度超过4.5m的沉陷区面积约为1.8km
,该沉陷区合理的恢复和利用措施主要有( )。
A:工业建筑用地 B:复垦建田 C:开辟成水产养殖区 D:填平绿化
1985年2月,中央决定开辟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为()
A:环渤海经济区 B:珠江三角洲 C: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 D:长江三角洲
在主存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在CPU执行一段程序的过程中,Cache的存取次数为2250次,由内存完成的存取次数为250次。若Cache的存取周期为6ns,内存的存取周期为24ns,则Cache的命中率为(),CPU的平均访问时间为()ns。
在主存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
A:提高内存工作的可靠性 B:扩展内存容量 C:方便用户操作 D:提高CPU数据传输速率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案中,为加快内存分配,当采用最优适应算法时,空闲区的组织应该是
A:按空闲区大小的递减顺序排列 B:按空闲区大小的递增顺序排列 C:按空闲区首地址从小到大排列 D:按空闲区首地址从大到小排列
操作系统中利用缓冲技术实现设备的I/O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处理机与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减少对CPU的I/O中断次数 B:使CPU可以从I/0操作中解脱出来,由缓冲区来实现相应操作 C:由缓冲区中的一段程序来模拟I/O操作,使FO操作可与CPU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 D:为I/O专门开辟一段内存区,别的程序不能访问该地址空间,提高了I/O访存速度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案中,为加快内存分配,当采用最优适应算法时,空闲区的组织应该是()。
A:按空闲区大小的递减顺序排列 B:按空闲区大小的递增顺序排列 C:按空闲区首地址从小到大排列 D:按空闲区首地址从大到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