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人员不得使用“两规”措施()。
A:非中共党员 B:患有严重疾病不能正常工作的人员 C:正在怀孕、哺乳期的妇女 D:已被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审查、立案侦查的人员
(二) 报纸上经常有一些内容各异的公告,涉及的事项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各色公告大致归类,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告”、“招考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公告”、“法院公告”、“海关公告”、“拍卖公告”、“招标公告”、“采购公告”、“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名单公告”、“省__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公告”、“企业法人设立登记公告”、“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公告”、“认领弃婴公告”。
2.“违法违纪问题线索举报公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公告”、”征集债务人财产线索公告”、“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名单公告”、“企业通过年审公告”、“年度检查结果公告”、“评选结果公告”、“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告”。
3.“欠费催收公告”、“危房拆除公告”、“派发红利公告”、“查获可疑车辆公告”、“房地产公司请业主领取办房产证资料公告”、“征名中奖公告”;
4.“办公地点搬迁公告”、“接访地点公告”、“博览会现场优惠销售活动公告”、“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公告”、“学校校庆公告”,“考试报名公告”、“换发证书公告”、“有奖评选广告词公告”、“征集会徽公告”……公告的使用何其混乱!这是因为一些发布者把公告理解为“公开告知”了。
对误用公告文种的修改,其正确的做法是()。
A:第三种情况可改用“通知”,“通知”适用于传达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 B:第二种情况可改用“通告”,“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C:第一种情况可改用“通知”或“通告” D:第四种情况不宜选用公文文种,而应用“启事”,“启事”是为了说明某事而采用登报或张帖等方式公开发表的文字
(五) 去年,中国科技协会在五省市七个科研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几组数据:
第一组:回答“在科研单位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人”选择“不遵守劳动纪律和作息时间的人”占61.2%;“经常顶撞领导的人”占38.5%;“性格比较怪异的人”占33.6%。回答“哪些特性的人员为单住所不容”选择“与周围同事总是搞不好关系者”的占59.5%,“在工作中总是和领导对着干”的人占45.7%,而在“重大科研中的失败者”和“平庸但听话的,科研能力较差”的选择中,前者为11.1%,后者为9.8%。
第二组:有50.7%的科研人员将“申请课题困难”放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的第一位;而排在第二位的是“科研设施或条件较差”(33.5%);排在第四位的是“经费太少,难以支持(27.6%)。”
第三组:有18.3%的被调查者回答:自己“周围没有科研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他人的成果,买卖论文著作)”,而有32.2%的人说“有”,48%的人表示“说不清楚”。
第四组:认为“自我感觉发挥了80%以上作用”的科研人员只有33%,而认为“自己只发挥了50%~80%以上作用”的人有44%,其余的是连50%的作用都没有得到发挥的。
第二组数据主要表明()。
A:项目申请已经成为科研人员最为关注、最为头痛的事情了 B:课题申请难度大,竞争激烈 C:以人际关系为主导因素的“小圈子”,背离了公平竞争原则 D:经费投入力度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
使用常用文字编辑工具编辑正文时,为改变该文档的文件名,常选用()命令;在“打印预览”方式下,单击“()”按钮可返回编辑文件:将正文中所有“Computer”改写为“计算机”,常选用()命令。
使用常用文字编辑工具编辑正文时,为改变该文档的文件名,常选用()命令。
A:“文件”→“另存为” B:“文件”→“保存” C:“插入”→“对象” D:“工具”→“选项”
使用常用文字编辑工具编辑正文时,为改变该文档的文件名,常选用 (1) 命令;在“打印预览”方式下,单击“ (2) ”按钮可返回编辑文件;将正文中所有“Computer” 改写为“计算机”,常选用 (3) 命令。
1()
A:“文件”→“另存为” B:“文件”→“保存” C:“插入”→“对象” D:“工具”→“选项”
在 Word 编辑状态下,将正文中所有“internet explorer”改写为“Internet Explorer”,常选用编辑子菜单上的 (1) 命令;单击“工具”栏中的“(2)”按钮可以在光标所在处插入超链接。
1()
A:“修订” B:“替换” C:“定位” D:“粘贴”
在Access的数据库中建立了“图书目录”表,为查找“图书编号”为“115566”或“113388”的记录,应在查询设计视图的准则中输入()。
A:“115566”and“113388” B:not in(“115566”,“113388”) C:in(“115566”,“113388”) D:not(“115566”and“113388”)
民众是否爱好学术,直接影响到学术本身的升沉;而学人不唤起国人对学术的自觉,“文德”不能与民分享,则“民德”就会堕落,“文德”本身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没了提升的基础。为了使“文德”更好地转化为“民德”,蔡元培提出了以大学为社会文化中心的主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学是“文德”的中心 B:“民德”是“文德”的本源 C:“文德”与“民德”的双向关联 D:“文德”对“民德”有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