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F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490m,纵坡为-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断面示意图3。合同总工期为20个月。
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结台项目地质和设备条件,拟在全断面法、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5种工法中选择组织施工。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该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前,相关人员经讨论分析确定隧道主要施工内容的进度计划指标为:Ⅲ级围岩70~90m/月,Ⅳ围岩50~70m/月,Ⅴ级围岩30~50m/月,施工准备5个月,隧道内沟槽、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3个月。
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怙指南(试行)》,该隧道是否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说明理由。
该隧道工程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怙。理由:在该隧道工程中,Ⅴ级围岩连续超度均超过50米,根据规范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F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490m,纵坡为-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断面示意图3。合同总工期为20个月。
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结台项目地质和设备条件,拟在全断面法、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5种工法中选择组织施工。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该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前,相关人员经讨论分析确定隧道主要施工内容的进度计划指标为:Ⅲ级围岩70~90m/月,Ⅳ围岩50~70m/月,Ⅴ级围岩30~50m/月,施工准备5个月,隧道内沟槽、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3个月。
根据背景资料,针对不同级别的围岩分别采用哪些施工工法较合理?
Ⅲ级围岩隧道段应当采用台阶法;石灰岩,地层较差,岩体完整的较好可采用台阶法施工,成本低;Ⅴ围岩隧道段地质条件差,位于浅埋地带或存在断层带和地下水,应当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成本低,当采用CD法或CRD工法时,成本高,且适用于大断面隧道,成本高,一般不采用。
某地铁盾构工作井,平面尺寸为18.6m*18.8m,深28m,位于砂性土、卵石地层,地下水埋深为地表以下23m。施工影响范围内有现状给水、雨水、污水等多条市政管线。盾构工作井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盾构工作井周边设降水管井。设计要求基坑土方开挖分层厚度不大于1.5m,基坑周边2m-3m范围内堆载不大于30MPa,地下水位需在开挖前1个月降至基坑底以下1m。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有如下事项: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布置内容有施工围挡范围50m*22m,东侧围挡距居民楼15m,西侧围挡与现状道路步道路缘平齐;搅拌设施及堆土场设置于基坑外缘1m处;布置了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等设施;场地进行硬化等。
2、考虑盾构工作井基坑施工进入雨季,基坑围护结构上部设置挡水墙,防止雨水浸入基坑。
3、基坑开挖监测项目有地表沉降、道路(管线)沉降、支撑轴力等。
4、应急预案分析了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可能引起基坑坍塌的因素包括钢支撑敷设不及时、未及时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还应补充哪些临时设施?请指出布置不合理之处。
下列对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B: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 C:施工过程中若是遇到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应该及时移植后,再进行施工 D: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0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02固定量的工作
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有( )
A:施工前应当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B: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 C:施工场区如遇古树、名木立即移走。 D: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 E:对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做固定量的工作。
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有( )
A:施工前应当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B: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 C:施工场区如遇古树、名木立即移走。 D: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 E:对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做固定量的工作。
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有( )
A:施工前应当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B: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 C:施工场区如遇古树、名木立即移走。 D: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 E:对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做固定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