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民用建筑的两跨连续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两跨中间同时各作用有重量相等的设备,设备直接装置在楼面板上(无垫层),其基座尺寸为0.6mx0.8m,如图1-4-1所示,楼板支座在梁和承重砖墙上,已知:楼板厚度为120ram,其计算跨度取3.0m,无设备区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5kN/m
。
假定设备荷载和操作荷载在有效分布宽度内产生的等效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
=6.OkN/m
,楼板面层和吊顶荷载标准值1.5kN/m
,试问,在进行楼板抗弯承载力计算时,连续板中间支座负弯矩设计值M(kN·m/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双跨连续板在
,
轴线按简支支座考虑。
A:9.5 B:11.5 C:13.5 D:15.5
某钢筋混凝土不上人屋面挑檐剖面如图17-1所示。屋面按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屋面面层荷载相当于150mm厚水泥砂浆的重量。板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20mm。梁的转动忽略不计。 
假设板顶按受弯承载力要求配置的受力钢筋为HRB400级
12@150,试问,该悬挑板的最大裂缝宽度ω
(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18 B:0.14 C:0.09 D:0.06
某钢筋混凝土不上人屋面挑檐剖面如图17-1所示。屋面按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屋面面层荷载相当于150mm厚水泥砂浆的重量。板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20mm。梁的转动忽略不计。 
假设挑檐板根部每米板宽的弯矩设计值M=23kN·m,采用HRB335级钢筋,试问,每米板宽范围内按受弯承载力计算所需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A
(mm
),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a
=25mm,受压区高度按实际计算值确定。
A:350 B:450 C:550 D:650
某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0.6m,地下1层,地上14层,首层为转换层,纵横向均有不落地剪力墙。地下室顶板(位于+_0.000m处)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首层层高为4.2m,混凝土C40(弹性模量E
=3.25x10
N/mm
),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8m,混凝土C30(弹性模量E
=3.0x10
N/mm
)。
该结构首层剪力墙的厚度为300mm,试问,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置高度和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HRB300级钢筋)取何值时,才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最低要求?
A: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楼板顶(7.0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
10@200 B: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楼板顶(7.0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
12@200 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3层楼板顶(9.8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
10@200 D: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3层楼板顶(9.8m标高);首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双排φ12@200
某单筋矩形梁的截面尺寸bxh=250mmx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500级和HRB400级钢筋。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直径8mm。室内正常环境,安全等级为二级。HRB500级钢筋,取ξ
=0.482;HRB400级钢筋,取ξ
=0.518。
假定梁配置了HRB500级钢筋为2
25,HRB400级钢筋为3
28,如图18-1所示,梁高为750mm,试问,该梁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550 B:590 C:630 D:660
背景资料
某建筑工程,占地面积8000m2,地下三层,地上三十四层,XX结构,结构钢筋采用HRB400等级,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地上三层及以下核心XXX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局部区域为两层通高报告厅,其主梁配置了无粘结预应力X,X施工企业中标后进场组织施工,施工现场场地狭小,项目部将所有材料加工全部委托给专业加工场进行场外加工。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在项目部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编制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中,对材料管理等各种资源管理进行了策划,在资源管理计划中建立了相应的资源控制程序。
事件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包含如下主要内容:①材较加工场地布置在场外;②现场设置一个出入口,出入口处设置办公用房;③场地附近设置XX宽环形载重单车道主干道(兼消防车道),并进行硬化,转弯半径10cm;④在XXXXX挖400×600mm管沟,将临时供电线缆,临时用水管线置于管沟内,监理工程师认为总平面布置设计存在多处不妥,责令整改后再验收,并要求补充主干道具体硬化方式和裸露场地文明施工防护措施。
事件三:项目经理安排土建技术人员编制了《现场施工用电组织设计》,经相关部门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并组织施工等单位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验收后投入使用。
事件四:本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针对“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大项,可以再本工程中应用的新技术均制定了详细的推广措施。
事件五:设备安装阶段,发现拟安装在屋面的某空调机组重量超出塔吊XXX(额定起重量)约6%,因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该塔吊进行吊装,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验算后批准用塔吊起吊:起吊前先进行试吊,即将空调机组吊离地面30cm后停止XX,现场安排专人进行观察与监护。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单位做法不符合安全规定,要求修改,对试吊时的各项检查内容旁站监理。
问题:
事件四中,按照《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规定,“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大项中,在本工程中可以推广与应用的新技术都有哪些?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钢筋机械锚固技术)等8个子技术(估计2分)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45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层高5m,抗震等级一级,内墙装饰面层为油漆、涂料,地下工程防水为混凝土自防水和外*卷材防水。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按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调查后HRB400EΦ12钢筋复试报告。主要检测数据为:抗拉强度实测值561N/mm2,屈服强度实测值460N/mm2,实测重量0.816kg/m(HRB400E Φ12 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400N/mm2,极限强度标准值540N/mm2,理论重量0.888kg/m)。
事件二:五层某施工段现浇结构尺寸检验批验收表(部分)如下:
事件三:监理工程师对三层油漆和涂料施工质量检查中,发现部分房间有流坠、刷纹、透底等质量通病,下大了整改通知单。
事件四:在地下防水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对防水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能和细部节点构造进行了检查,提出了整改要求。
问题:
1.事件一种,计算钢筋的强屈比、屈强比(超屈比)、重量偏差(保留两位小数),并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判断该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事件一中,强屈比=抗拉强度/屈服强度=561/460=1.22,小于1.25不合格
超屈比=屈服强度实测值/屈服强度标准值=460/400=1.15,小于1.3合格
(试题中将两个概念屈强比于超屈比两个概念混淆了,其实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重量偏差=(0.888-0.816)/0.888=-0.08,不大于8%,合格(GB50204-2002,2011版表5.3.2-A)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45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层高5m,抗震等级一级,内墙装饰面层为油漆、涂料,地下工程防水为混凝土自防水和外*卷材防水。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按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调查后HRB400EΦ12钢筋复试报告。主要检测数据为:抗拉强度实测值561N/mm2,屈服强度实测值460N/mm2,实测重量0.816kg/m(HRB400E Φ12 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400N/mm2,极限强度标准值540N/mm2,理论重量0.888kg/m)。
事件二:五层某施工段现浇结构尺寸检验批验收表(部分)如下:
事件三:监理工程师对三层油漆和涂料施工质量检查中,发现部分房间有流坠、刷纹、透底等质量通病,下大了整改通知单。
事件四:在地下防水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对防水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能和细部节点构造进行了检查,提出了整改要求。
问题:
4.事件四中,地下工程防水分为几个等级?Ⅰ级防水的标准是什么?防水混凝土验收时,需要检查哪些部位的设置和构造做法?
地下防水共分为四个等级,其中一级防水标准是: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防水混凝土验收时需要检查: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件等设置和构造做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主要条件是()
A:钢筋强度高 B:混凝土抗压强度高 C:混凝土抗拉强度高 D: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粘结力
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混凝土的耐久性 B:混凝土的保护层 C:混凝土和钢筋间的粘结力 D:相似的温度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