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五层重点设防类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2-2所示,抗震等级为二级,各柱截面均为600mmx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已知,该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建筑物顶部附设6m高悬臂式广告牌,附属构件重力为100kN,自振周期为0.08s,项层结构重力为12000kN。试问,该附属构件自身重力沿不利方向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6 B:20 C:32 D:38
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2-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且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2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
=1.08s,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2.5kN/m
(按建筑面积37.5mx37.5m计算)。试问,按底部剪力法确定的多遇地震下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A:2000 B:2700 C:2900 D:3400
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2-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且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2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柱B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剪跨比大于2,恒荷载作用下的轴力标准值N
=7400kN,活荷载作用下的轴力标准值N
=2000kN(组合值系数为0.5),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轴力标准值N
=500kN。试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当未采用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时,柱B满足轴压比要求的最小正方形截面边长h(m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边榀构件的地震作用增大系数取1.15。
A:750 B:800 C:850 D:900
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2-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且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2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现浇框架梁KL1的截面尺寸6xh=600mmx1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梁端底面实配纵向受力钢筋面积A
=4418mm
,梁端顶面实配纵向受力钢筋面积A
=7592mm
,h
=1120mm,a
=45mm,ξ
=0.518。试问,考虑受压区受力钢筋作用,梁端承受负弯矩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300 B:2700 C:3200 D:3900
在7度抗震设防区拟建一栋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丙类建筑,I2类场地,建筑总高度32m,其中首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为3.6m,其结构平面图如图16-2所示,所有框架柱截面尺寸为600mmx600mm,框架梁沿x方向截面尺寸为400mmx700mm,沿y方向截面尺寸为300mmx600mm,各楼层沿z方向的侧向刚度值见表16-1。梁,柱均采用C30混凝土。

对于该框架结构房屋平面,竖向规则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是正确的?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
A:平面规则,竖向规则 B:平面不规则,竖向规则 C:平面规则,竖向不规则 D: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
某建造在抗震设防区的多层框架结构房屋,其柱下独立基础尺寸为2.8mx3.2m,如图14-13所示。作用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地震作用的标准组合值为:F
=1200kN,V
=180kN,M
=600kN·m。基础及其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
=20kN/m
。 
该地基抗震承载力特征值
(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46 B:354 C:266 D:260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的要求中下述不正确的是()。
A: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甲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提高一度要求 B: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C: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D: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的要求中下述不正确的是()。
A: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甲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提高一度要求 B: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C: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D: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的要求中下述不正确的是()。
A: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甲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提高一度要求 B: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C: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D: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