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患者 xxx,男性,9岁,右大腿下段肿痛3个月。查体:T 36.7℃, P 80次/分,右大腿下段皮肤肿胀,血管恕张,触痛(+),质硬,叩击痛(+),其余(-)。实验室检查:zongR 20mm/L。 
为了明确诊断,还需做哪些检查?
A:右胫骨正侧位X线 B:右大腿CT检查 C:右大腿MRI检查 D:骨扫描 E:DSA F:AKP G:血清铜,锌测定 H:穿刺活检
男性患者,36岁。间断黏液血便8年,加重2个月。每天大便次数为5~6次,为明显血便,粪质少。辅助检查:Hb 126g/L;zongR 20mm/h;肠镜示直肠至肝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散在针尖样溃疡,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大便潜血(++)。
为明确诊断,最需要做的检查是
A:钡灌肠 B:胃镜检查 C:便查结核分枝杆菌 D:大便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查 E:腹部B超检查
男性,36岁。间断黏液血便2年,加重1个月。每天大便次数为5~6次,为明显血便,粪质少;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Hb 126g/L;zongR 20mm/h;肠镜示直肠至肝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散在针尖样溃疡,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大便潜血:(++)。
为明确诊断,最需要做的检查是
A:钡灌肠 B:胃镜检查 C:便查结核菌 D:大便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查 E:腹部B超检查
某男性患者,37岁,间断黏液血便2年,加重1个月。每天大便次数为5~6次,为明显血便,粪质少;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Hb 126g/L;ESR 20mm/h;肠镜示直肠至肝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散在针尖样溃疡,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大便潜血:(++)。
为明确诊断,最需要做的检查是
A:钡灌肠 B:胃镜检查 C:便查结核菌 D:大便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查 E:腹部B超检查
某男性患者,37岁。间断黏液血便8年,加重2个月。每天大便次数为5~6次,为明显血便,粪质少。辅助检查:Hb 126g/L;ESR 20mm/h;肠镜示直肠至肝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散在针尖样溃疡,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大便潜血(++)。
为明确诊断,最需要做的检查是
A:钡灌肠 B:胃镜检查 C:便查结核分枝杆菌 D:大便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查 E:腹部B超检查
钢尺量距中,定线不准和钢尺未拉直,则()。
A:定线不准和钢尺未拉直,均使得测量结果短于实际值 B:定线不准和钢尺未拉直,均使得测量结果长于实际值 C:定线不准使得测量结果短于实际值,钢尺未拉直使得测量结果长于实际值 D:定线不准使得测量结果长于实际值,钢尺未拉直使得测量结果短于实际值
钢尺量距中,定线不准和钢尺未拉直,则().
A:定线不准和钢尺未拉直,均使得测量结果短于实际值 B:定线不准和钢尺未拉直,均使得测量结果长于实际值 C:定线不准使得测量结果短于实际值,钢尺未拉直使得测量结果长于实际值 D:定线不准使得测量结果长于实际值,钢尺未拉直使得测量结果短于实际值
关于钢尺量距的说法,正确的有()
A:钢尺的名义长度总比实际长度长,量距时会产生尺长误差。 B:钢尺的长度随温度变化,量距时应测定尺温。 C:钢尺具有弹性,一般量距时应保持拉力均匀。 D:量距时钢尺偏离定线方向,导致量距结果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