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9岁,面中份凹陷,面下1/3高度偏小,下颌前伸,前牙反
,可退至切
。磨牙近中关系,ANB00。上前牙略内倾。下前牙直立
本患者可能的错
类型是
A:安氏I1类牙性错
B:安氏I3类错
,上颁发育不足 C:安氏I3类错
,下颁发育过度 D:安氏I3类功能性错
E:安氏I2类牙性错
患者,女,4岁,前牙反
,家族无类似畸形。有咬上唇习惯。上前牙略舌倾,下前牙直立,可退至切
该患者反
形成的可能机制是
A:遗传 B:上颌骨发育不足 C:下颌骨发育过度 D: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过度 E:功能性前牙反
患者男,4岁半,全牙列反
,父亲是反
面型。上前牙唇倾度正常,下前牙直立,反覆盖5mm,反覆
浅
该患者反
形成的可能机制是
A:遗传 B:上颌骨发育不足 C:下颌骨发育过度 D: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过度 E:功能性前牙反
患者,男,5岁,因前牙反
而求治,病史不祥。乳牙列,下颌第一乳磨牙深龋,乳前牙反
,反覆盖较大,反覆
较浅,面型偏直。
矫治该患者乳前牙反
的措施中,哪项是不恰当的
A:调改可能存在的
干扰 B:破除可能存在的相关口腔不良习惯 C:治疗下颌第一乳磨牙深龋 D:可用上颌
垫矫治器矫治前牙反
E:优先考虑前牵引上颌骨并同时抑制下颌骨的生长
患者,男性,4岁,乳牙
。人工喂养,乳磨牙近中关系,乳前牙反
,反覆
中度,下颌前突,位置前移,下前牙无散在间隙,否认家族遗传史。
开
矫治描述错误的是
A:常见于吮拇指,咬物习惯,以及乳磨牙与牙槽骨粘连 B:不良习惯所致的开
可用舌刺,舌屏,腭网,指套等装置 C:乳牙列期和混合牙列初期开
多为牙性开
D:去除不良习惯后成年患者开
自行纠正 E:遗传,先天因素,佝偻病等可致骨性开
配制抗坏血酸注射液: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以C02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滤过,灭菌。
提示 了解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作用及配制的注意事项。关于下列处方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加入NaHC03是调节PH值使VitC部份成盐,减少局部刺激,增强稳定性 B:加入NaHC03是调节渗透压 C:依地酸二钠为金属络合剂 D:本注射液一般可用115.5℃,30分钟进行灭菌 E:配制中通CO2是防止维生素C氧化,增加稳定性
片剂的生产实例:红毒素片。将红毒素与淀粉搅拌均匀,加淀粉浆继续搅拌使成软材,用12目筛制粒,80-90℃通风干燥,干粒加入硬脂酸镁和干淀粉,整粒,混匀,压片(直径9mm)。
提示 掌握新剂型微囊的性质。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理想的微囊应是大小均匀的球形,囊与囊之间不粘连,分散性好 B:微囊的囊经大小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生物利用度 C: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嵌成直径5-250um的微小胶囊 D:制备方法直接影响微囊的大小 E:搅拌速度快,微囊囊粒细,搅拌慢则粗
片剂的生产实例:红毒素片。将红毒素与淀粉搅拌均匀,加淀粉浆继续搅拌使成软材,用12目筛制粒,80-90℃通风干燥,干粒加入硬脂酸镁和干淀粉,整粒,混匀,压片(直径9mm)。
红霉素片的制粒法是属于哪一种制粒法
A:湿法混和制粒法 B:软材过筛制粒法 C:转动制粒法 D:旋转制粒法 E:流化喷雾制粒法
拌制干硬性混凝土最好采用()
A:周期性搅拌机 B:连续式搅拌机 C:自落式搅拌机 D:强制式搅拌机
使用特细砂配制混凝土时,应选用()。
A:较低砂率 B:较高砂率 C:高流动性拌合物 D:低水灰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