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桩基承台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的竖向力F=5500kN,承台尺寸为AxB=5.40mx4.86m,承台高H=1.0m,桩群外缘矩形底面的长,短边边长AxB=4.80mx4.26m。桩基承台的地基地面标高为+_0.000,地下水位为-3.31m,土层分布见图18-14所示。桩顶标高为-6.64m,桩长16.5m,桩径600mm,桩进入中砂持力层1.5m,桩端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 提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计算。

若桩承台及其上土自重G=2400kN,试问,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σ(kPa)的计算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92 B:-80 C:80 D:60

某建筑桩基承台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的竖向力F=5500kN,承台尺寸为AxB=5.40mx4.86m,承台高H=1.0m,桩群外缘矩形底面的长,短边边长AxB=4.80mx4.26m。桩基承台的地基地面标高为+_0.000,地下水位为-3.31m,土层分布见图18-14所示。桩顶标高为-6.64m,桩长16.5m,桩径600mm,桩进入中砂持力层1.5m,桩端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 提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计算。

若γ=10kN/m,软弱下卧层顶部经深度修正后的(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50 B:283 C:330 D:273

当发生()情况时,基坑底部应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但如在基坑不深处有承压水层时,不应进行触探。

A:持力层明显不均匀、浅部有坚硬下卧层 B:持力层均匀、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C:持力层明显不均匀、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D:持力层均匀、浅部有坚硬下卧层

在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时,下列()选项正确。 ()

A: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时不进行宽度修正 B:下卧层顶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应取基底以上土的平均重度计算 C:基础埋深包括在基础底面到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中 D:条形基础不考虑长度方向的应力扩散

验算桩端持力层下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时,下述()不正确。

A:当sa/d≤6时应按群桩基础验算,否则按单桩验算  B:按群桩验算时,附加应力作用的面积近似取承台底面积  C:计算附加应力时,应考虑桩侧阻力的影响  D:应力扩散角应综合考虑持力层的相对厚度及持力层与软弱下卧的模量等确定

下列关于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方法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附加压力的扩散是按弹性理论应力分布原理计算的 B:软弱下卧层的强度需要经过深度修正和宽度修正 C: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小于0.25时,可按照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的尺寸 D: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50时,不需要考虑软弱下卧层的影响,可只按照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的尺寸

验算桩端持力层下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时,下述( )不正确。

A:( 当sa/d≤6时应按群桩基础验算,否则按单桩验算; B:( 按群桩验算时,附加应力作用的面积近似取承台底面积; C:( 计算附加应力时,应考虑桩侧阻力的影响; D:( 应力扩散角应综合考虑持力层的相对厚度及持力层与软弱下卧层的模量等确定。

当建筑物地基受力层内有软弱下卧层时,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的下述原则中( )不正确。

A:(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与该处土的自重压力值的和不宜大于经深、宽修正后的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 B:( 假设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是以某一个角度向下进行扩散的 C:( 条形基础的基础底面附加应力可向两个方向扩散 D:( 地基压力的扩散角与持力层与软弱下卧层的相对刚度有关

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持力层的压缩模量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 B: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 C: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大 D: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