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安装公司承接了一广场地下商场给排水、空调、电气和消防系统安装工程,工程总面积15000m2,地下三层,主要设备有:高、低压配电柜,锅炉,冷水机组,空调机组,消防水泵,消防稳压罐等。
施工前,安装公司项目部应建设单位的要求,按设计图建立了机电管线三维模型,发现走廊管道综合布置后无法满足吊顶净高要求,与监理工程师协商后,把空调供、回水主干管从走廊移至商铺内,保证了走廊吊顶的净高,同时减少了主干管的长度;项目部把综合布置后的三维模型及图纸作为设计变更申请报监理单位审核后,经建设单位同意用于施工。
项目部根据安装公司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了《项目质量计划》,经审批后实施。项目部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后续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部位等原则,确定了质量控制点为:高、低压配电柜安装,锅炉、冷水机组的设备基础、垫铁敷设,管道焊接和压力试验等。
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巡视时发现:金属风管板材的拼接均采用咬口连接,其中包括1.6mm镀锌钢板制作的排烟风管;商场中厅500kg装饰灯具的悬吊装置按750kg做了过载试验,并记录为合格;花灯的8个回路导线穿在同一管内。监理工程师要求项目部加强现场质量检查,整改不合格项。
1.6mm金属风管板材的拼接方式是否正确?应采用哪种拼接方式?
加工镀锌钢板风管应避免损坏镀锌层,如有损坏应作防腐处理。风管不得有横向接缝,尽量减少纵向拼接缝。钜形风管边长不大于800MM时,不得有纵向接缝。风管的所有咬口缝、翻边处、铆钉处均必须涂密封胶。参见教材P133.
某公司中标承污水截流工程,内容有:新建提升泵站一座,位于城市绿地内,地下部分为内径5m的圆形混凝土结构,底板高程-9.0m;新敷设D1200mm和D1400mm柔性接口钢筋混凝土管道546m,管顶覆土深度4.8m~5.5m,检查并间距50m~80m;A段管道从高速铁路桥跨中穿过,B段管道垂直穿越城市道路,工程纵向剖面如图2所示。场地地下水为层间水,赋存于粉质黏土、重分质黏土层,水量较大。设计采用明挖施工,辅以井点降水和局部注浆加固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前,项目部进行场调研发现:高铁桥墩柱基础为摩擦桩;城市道路车流量较大;地下水位较高,水量大,土层渗透系数较小。项目部依据施工图设计拟定了施工方案,并组织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根据专家论证意见,项目部提出工程变更,并调整了施工方案如下:①取消井点降水技术措施;②泵站地下部分采用沉井法施工;③管道采用密闭式顶管施工。该项工程变更获得建设单位的批准。项目部按照设计变更情况,向建设单位提出调整工程费用的申请。
给出工程变更后泵站地下部分和新建管道的完工顺序,并分别给出两者的验收试验项目。
基础中预留洞及预埋管道,其位置、标高应准确,管道上部应()。
A:应加梁 B:应有套管保护 C:应做拱圈 D:应预留沉降空隙
下面符合室外排水管道下管施工要求的有( )。
A:下管前,应检查管道基础标高和中心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且不小于5MPa时方可下管 B:校正时,管径d≥600mm的平口或承插接口管道应留8mm间隙 C:管径d<600mm时,应留有不小于5mm的对口间隙 D:待两个检查井间的管道全部下完,对管道的设置位置、标高进行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进行管道接口处理 E:下管由两个检查井间的一端开始,管道应慢慢下落到基础上,防止下管绳索折断或突然冲击砸坏管基
下面符合室外排水管道下管施工要求的有( )。
A:下管前,应检查管道基础标高和中心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且不小于5MPa时方可下管 B:校正时,管径d≥600mm的平口或承插接口管道应留8mm间隙 C:管径d<600mm时,应留有不小于5mm的对口间隙 D:待两个检查井间的管道全部下完,对管道的设置位置、标高进行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进行管道接口处理 E:下管由两个检查井间的一端开始,管道应慢慢下落到基础上,防止下管绳索折断或突然冲击砸坏管基
下面符合室外排水管道下管施工要求的有( )。
A:下管前,应检查管道基础标高和中心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且不小于5MPa时方可下管 B:校正时,管径d≥600mm的平口或承插接口管道应留8mm间隙 C:管径d<600mm时,应留有不小于5mm的对口间隙 D:待两个检查井间的管道全部下完,对管道的设置位置、标高进行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进行管道接口处理 E:下管由两个检查井间的一端开始,管道应慢慢下落到基础上,防止下管绳索折断或突然冲击砸坏管基
下面符合室外排水管道下管施工要求的有( )。
A:下管前,应检查管道基础标高和中心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且不小于5MPa时方可下管 B:校正时,管径d≥600mm的平口或承插接口管道应留8mm间隙 C:管径d<600mm时,应留有不小于5mm的对口间隙 D:待两个检查井间的管道全部下完,对管道的设置位置、标高进行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进行管道接口处理 E:下管由两个检查井间的一端开始,管道应慢慢下落到基础上,防止下管绳索折断或突然冲击砸坏管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