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的是( )。
A:按设备定员 B: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C:按比例定员 D:按岗位定员
某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通过统计研究发现,销售额每增加500万元,需增加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共20人。新增人员中,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例是1:7:2。该企业预计2014年销售额将比2013年销售额增加1000万元。根据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情况,该企业制定了总体规划和员工招聘计划。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供状况进行预测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
A:人员核查法 B:马尔可夫模型法 C:关键事件法 D: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
某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通过统计研究发现,销售额每增加500万元,需增加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共20人。新增人员中,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例是1:7:2。该企业预计2014年销售额将比2013年销售额增加1000万元。根据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情况,该企业制定了总体规划和员工招聘计划。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该企业人力资源外部供给量的因素有( )。
A:企业人员调动率 B:企业人才流失率 C:本地区人力资源总体构成 D:行业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某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经过调查研究与分析,确认该企业的销售额(万元)和所需要的销售人员数(人)成正相关关系,并根据过去10年的统计资料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Y=α+bX,X代表销售额,Y代表销售人员数,回归系数α=18,b=0.03。同时,该企业预计2011年销售额将达到1000万元,2012年销售额将达到1500万元。通过统计研究发现,销售额每增加500万元,需增加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共40人,新增人员中,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例是1:7:2。根据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情况,该企业制定了总体规划和员工招聘计划。
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时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网络计划图法 B:人员核查法 C: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 D:马尔可夫模型法
2010年某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该企业现有业务员100人,业务主管10人,销售经理4人,销售总监1人,该企业人员变动矩阵如下表。通过统计研究发现,销售额每增加1000万元,需增加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共40名,新增人员中,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例是1:5:2。该企业预计2011年销售额比2010年销售额增加1000万元。 
该企业可采用的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是( )。
A:因素比较法 B:人员核查法 C: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 D:量本利法
2010年某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该企业现有业务员100人,业务主管10人,销售经理4人,销售总监1人,该企业人员变动矩阵如下表。通过统计研究发现,销售额每增加1000万元,需增加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共40名,新增人员中,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例是1:5:2。该企业预计2011年销售额比2010年销售额增加1000万元。 
影响该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是( )。
A:企业人员调动率 B:行业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C:本地区的人力资源供给率 D:企业人才流失率
某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经过调查研究与分析,确认本企业的销售额(单位:万元)和所需销售人员数(单位:人)成一元线性正相关关系,并根据过去10年的统计资料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Y=a+bX,其中:x代表销售额,Y代表销售人员数,回归系数a=20,b=0.03。同时,该企业预计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1000万元,2011年销售额将达到1500万元。通过统计研究发现,销售额每增加500万元,需增加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共40人新增人员中,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例是1:6:3。根据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情况,该企业制定了总体规划及相关计划。
影响该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是( )。
A:宏观经济形势 B:该企业的组织制度 C:该企业的人才流失率 D:该企业所在地区的人口总量
某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经过调查研究与分析,确认本企业的销售额(单位:万元)和所需销售人员数(单位:人)成一元线性正相关关系,并根据过去10年的统计资料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Y=a+bX,其中:x代表销售额,Y代表销售人员数,回归系数a=20,b=0.03。同时,该企业预计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1000万元,2011年销售额将达到1500万元。通过统计研究发现,销售额每增加500万元,需增加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共40人新增人员中,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例是1:6:3。根据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情况,该企业制定了总体规划及相关计划。
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转换比率法 B:因素比较法 C: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 D:马尔可夫模型法
建筑业企业职工每年安全培训教育的学时要分别达到()其他职工每年不少于15学时。
A:企业法人代表、项目经理每年不少于30学时 B:其他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20学时 C:特殊工种每年不少于20学时 D: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不少于40学时 E:特殊工种每年不少于24学时
()主要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A: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法 B:按岗位定员法 C:按劳动效率定员法 D:按比例定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