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活动中心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六层,地下二层,采用自然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在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督查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检查混凝土运输单。并做好混凝土扩展度测定等工作。全部工作完成并确认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事件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进场的钢筋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抽样检验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结构施工至四层时,施工单位进场一批72吨18螺纹钢筋,在此前因同厂家、同牌号的该规格钢筋已连续三次进场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施工单位对此批钢筋仅抽取一组试件送检,监理工程师认为取样组数不足。
事件三: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时,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主持、施工单位质量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参加,总监理工程师认为该验收主持及参加人员均不满足规定,要求重新组织验收。
事件四:该工程交付使用7天后,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室内环境污染,在对室内环境的甲醛、苯、氨、TVOC浓度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将房间对外门窗关闭30分钟后进行检测,在对室内环境的氨浓度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将房间对外门窗关闭12小时后进行检测。
事件一中,除已列出的工作内容外,施工单位针对混凝土运输单还要做哪些技术管理与测定工作?
核对混凝土配合比、确认混凝土强度等级、核查混凝土运输时间、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必要时测定混凝土的扩展度。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45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层高5m,抗震等级一级,内墙装饰面层为油漆、涂料,地下工程防水为混凝土自防水和外*卷材防水。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按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调查后HRB400EΦ12钢筋复试报告。主要检测数据为:抗拉强度实测值561N/mm2,屈服强度实测值460N/mm2,实测重量0.816kg/m(HRB400E Φ12 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400N/mm2,极限强度标准值540N/mm2,理论重量0.888kg/m)。
事件二:五层某施工段现浇结构尺寸检验批验收表(部分)如下:
事件三:监理工程师对三层油漆和涂料施工质量检查中,发现部分房间有流坠、刷纹、透底等质量通病,下大了整改通知单。
事件四:在地下防水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对防水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能和细部节点构造进行了检查,提出了整改要求。
问题:
4.事件四中,地下工程防水分为几个等级?Ⅰ级防水的标准是什么?防水混凝土验收时,需要检查哪些部位的设置和构造做法?
地下防水共分为四个等级,其中一级防水标准是: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防水混凝土验收时需要检查: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件等设置和构造做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关系()。
A: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C: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D: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测试时,以下不符合《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规定的操作是()。
A:制作标准试件所用混凝土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0mm B:垫条材料宜采用三合板 C: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垫条方向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平行 D:试验加载速度为0.04~0.06MPa/s
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是测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
A:抗压强度 B:抗劈强度 C:劈裂抗拉强度
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说法错误的是( )。
A: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 B:混凝土在工作时,一般不依靠其抗拉强度 C:在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不是由钢筋承受拉力,而是由混凝土承受拉力 D: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时用来间接衡量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强度
纤维混凝土是以混凝土为基体,外掺各种纤维材料而成,掺入纤维的目的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降低其脆性,纤维混凝土的主要作用有( )。
A:很好地控制混凝土的非结构性裂缝 B:对混凝土具有微观补强的作用 C:利用纤维束增加了混凝土的渗透性 D:增加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 E:增加混凝土的抗磨损能力
纤维混凝土是以混凝土为基体,外掺各种纤维材料而成,掺入纤维的目的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降低其脆性,纤维混凝土的主要作用有( )。
A:很好地控制混凝土的非结构性裂缝 B:对混凝土具有微观补强的作用 C:利用纤维束增加了混凝土的渗透性 D:增加混凝土的抗磨损能力 E:增加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