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建于7度抗震设防区的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2类。非承重填充墙采用砖墙,墙体较少,周期折减系数为0.7,结构自振周期T=1.0s。底层层高6m,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为0.45。

试问,当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435 B:0.302 C:0.282 D:0.220

某一建于7度抗震设防区的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2类。非承重填充墙采用砖墙,墙体较少,周期折减系数为0.7,结构自振周期T=1.0s。底层层高6m,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为0.45。

假定该框架底层屈服强度系数是相邻上层该系数的0.55倍,底层各柱轴压比均大于0.5,且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方面的影响,试问,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Δu的最大值(mm),接近下列何值时才能满足相关规范,规程中规定的对结构薄弱层(部位)层间弹性位移的要求?

A:44.6 B:63.2 C:98.6 D:120.0

某一建于7度抗震设防区的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2类。非承重填充墙采用砖墙,墙体较少,周期折减系数为0.7,结构自振周期T=1.0s。底层层高6m,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为0.45。

假定各层层高均相同,由计算分析得知,该框架结构首层的弹性等效侧同刚度,试问,当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其结构首层的位移增大系数,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00 B:1.03 C:1.07 D:1.12

某15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8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I2类场地,建筑物平,立面如图16-20所示,非承重墙采用非黏土类砖墙。

由于结构布置不同,形成四个不同的结构抗震方案。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时,四种方案中与限制结构扭转效应有关的主要数据见表16-3所示。其中,T为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为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周期,u为最不利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u为相应于u的楼层水平位移平均值。试问,在抗震设计中,如果仅从限制结构的扭转效应方面考虑,下列哪一种方案对抗震最为有利?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保温结构由()组成。

A:保温层、保护层、防水层 B:保护层、防腐层、防水层 C:保温层、保护层、防腐层 D:保温层、防腐层

我国古代建筑的承重结构主要为()。

A:木构架承重 B:砖砌体承重 C:土砌体承重 D:混合结构承重

我国古代建筑的承重结构主要为( )。

A:木构架承重 B:砖砌体承重 C:土砌体承重 D:混合结构承重

在民用建筑中,内部采用柱、梁、板承重,外部采用砖墙承重的结构是( )。

A:墙承重结构 B:内骨架承重结构 C:骨架承重结构 D:空间结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