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3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的平面如图4-8所示,刚性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楼盖,纵,横承重墙厚均为240mm,M5混合砂浆砌筑。底层墙高为4.5m(墙底算至基础顶面);底层隔断墙厚为120mm,M2.5水泥砂浆砌筑,其墙高3.6m;其他层墙高均为3.6m。窗洞尺寸为1800mmx900mm,内墙门洞尺寸为1500mmx2100mm。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对于首层纵墙,隔断墙的μ
μ
[β]值,下述何项是正确的?
A:当该楼层正在施工且砂浆尚未硬化,外纵墙的μ
μ
[β]=24 B:该楼层隔断墙的μ
μ
[β]=28.51 C:该楼层内纵墙B的μ
μ
[β]=22 D:上述A,B,C均不正确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多层砌体结构住宅,底层某道承重横墙的尺寸和构造柱的布置如图17-8所示,墙体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7.5混合砂浆砌筑,构造柱GZ截面尺寸为240mmx240mm,采用C20混凝土,纵向钢筋为HRB335级钢筋4
12,箍筋采用HPB300级(
=270N/mm
)φ6@200。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在该墙墙顶作用的竖向恒荷载标准值为200kN/m,活荷载标准值为70kN.m,不考虑本层墙体自重。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计算。 
假设图17-8所示墙体中不设置构造柱,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ξ
=1.6,该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25 B:580 C:525 D:420
某单层单跨无吊车厂房采用装配式无檩体系屋盖,其纵横承重墙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砖柱柱距5.1m,车间长30.6m,两端设有山墙,每边山墙上设有4个240mmx240mm构造柱如图14-9所示。自基础顶面算起墙高3.6m,壁柱为370mmx250mm,墙厚240mm,M7.5混合砂浆。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该带壁柱墙的高厚比的验算值,β≤μ
μ
[β],其左右端项,与下列何项数值最接近?
A:β=10<21.7 B:β=13<21.7 C:β=12<21.7 D:β=14<21.7
某单层单跨无吊车厂房采用装配式无檩体系屋盖,其纵横承重墙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砖柱柱距5.1m,车间长30.6m,两端设有山墙,每边山墙上设有4个240mmx240mm构造柱如图14-9所示。自基础顶面算起墙高3.6m,壁柱为370mmx250mm,墙厚240mm,M7.5混合砂浆。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该壁柱间墙的高厚比β的计算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1.5 B:15.1 C:7.3 D:5.6
某单层单跨无吊车厂房采用装配式无檩体系屋盖,其纵横承重墙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砖柱柱距5.1m,车间长30.6m,两端设有山墙,每边山墙上设有4个240mmx240mm构造柱如图14-9所示。自基础顶面算起墙高3.6m,壁柱为370mmx250mm,墙厚240mm,M7.5混合砂浆。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该厂房构造柱间墙的高厚比验算,β≤μ
μ
[β],其左右端项,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β=10<19.2 B:β=10<20.8 C:β=12<19.2 D:β=19<20.8
墙承重体系的承重方案有:()
A:墙与柱混合承重 B:纵墙承重 C:纵横墙混合承重 D:横墙承重
建筑的墙(柱)按承重作用分为()。
A:外墙 B:承重墙 C:自承重墙 D:围护墙 E:内墙
承重墙的结构布置方式有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和纵横墙混合承重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横墙承重体系的房间小,内部支撑的墙多,抵抗变形能力强,建筑刚度大 B:纵墙承重体系的房屋内部比较空旷,房间划分比较灵活,建筑物抵抗变形能力强,但整体刚度差 C:纵横墙混合承重体系的房屋布置十分灵活,但建筑物刚度比较小 D:横墙承重体系的房间小,内部支撑的墙多,但抵抗变形能力弱,建筑刚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