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面局部改造工程。主线跨线桥I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纹线采用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丝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图5-2 主线跨线桥I第2联箱梁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由于工程位于交通主干道,交通组织难度大,因此,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总体施工要求如下: (1)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互通的各向交通通行任务; (2)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优先考虑主线交通通行。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一:为限制超高车辆通行,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在相应的道路上设置车辆通行限高门架,其设置的位置选择在图5-1中所示的A—K的道路横断面处。 事件二,两座跨线桥施工均在跨越道路的位置采用钢管-型钢(贝雷桁架)组合门式支架方案,并采取了安全防护促使。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1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行驶,确定了排气孔和排水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种刚拉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事件三中,写出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并给出图5-2中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用图5-2中所示的钢绞线束的代号“S11-S23”及“→”表示)

预应力张拉原则: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张拉顺序为:S2一S11—S22一S23。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面局部改造工程。主线跨线桥I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纹线采用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丝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图5-2 主线跨线桥I第2联箱梁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由于工程位于交通主干道,交通组织难度大,因此,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总体施工要求如下: (1)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互通的各向交通通行任务; (2)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优先考虑主线交通通行。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一:为限制超高车辆通行,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在相应的道路上设置车辆通行限高门架,其设置的位置选择在图5-1中所示的A—K的道路横断面处。 事件二,两座跨线桥施工均在跨越道路的位置采用钢管-型钢(贝雷桁架)组合门式支架方案,并采取了安全防护促使。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1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行驶,确定了排气孔和排水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种刚拉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事件三中,结合北京资料,列式计算图5-2中代号为S22的苏哟有钢绞线束需用多少钢绞线制作而成?

S22钢束需要钢绞线数量:(108.2+2×1) ×15×2=3306(米) (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一般是指在张拉千斤顶装入钢绞线后,从工具锚锚杯中心至预应力混凝土工作锚锚杯中心的距离)

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当钢丝束长度小于或等于20m时,不宜大于1/3000;当钢丝束长度大于20m时,不宜大于1/5000,且不大于5mm。长度不大于6m的先张构件,当钢丝成组张拉时,同组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得大于()。

关于预应力钢铰线张拉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长20m梁直线预应力钢绞线可采用一端张拉方式 B:构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75% C:当设计无要求时,张拉顺序可采用对称张拉 D:工作人员可站在张拉千斤顶后面随时观察张拉情况

当预应力构件的长度小于6m时,钢丝成组张拉的下料长度相对差值,不得大于() mm。

A:5 B:4 C:3 D:2

当预应力构件长度≤6m时,钢丝成组张拉的下料长度,相对差值不得大于( )mm。

A:5 B:4 C:3 D:2

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与( )无关。

A:钢筋品种 B:被张拉钢筋的长度 C:张拉方式方法 D:构件施工阶段的抗裂性能要求

张拉预应力粗钢筋时,钢筋冷拉弹性回缩率对钢筋下料长度的影响是( )。

A:不考虑钢筋回缩率 B:不考虑下料长度,但对张拉控制应力有影响 C:增加下料长度 D:减少下料长度

当预应力构件的长度小于6m时,钢丝成组张拉的下料的长度相对差值,不得大于( )mm。

A:5 B:4 C:3 D:2

当预应力钢丝成组张拉时,下料长度相对差值不得大于3mm。( )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