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原料均化库厂房,跨度48m,柱距12m,采用三铰拱钢架结构,并设置有悬挂的胶带机通廊和纵向天窗,厂房剖面如图7-8a.所示。刚架梁(A1),桁架式大檩条(A2),椽条(A3)及屋面梁顶面水平支撑(A4)的局部布置简图如图7-8b.所示。屋面采用彩色压型钢板,跨度4m的冷弯型钢小檩条(图中未示出),支承在刚架梁和椽条上,小檩条沿屋面坡向的檩距为1.25m。跨度为5m的椽条(A3)支承在桁架式大檩条上;跨度12m的桁架式大檩条(A2)支承在刚架梁(A1)上,其沿屋面坡向的檩距为5m,刚架柱及柱间支撑(A7)的局部布置简图如图7-8c.所示。桁架式大檩条结构简图如图7-8d.所示。三铰拱刚架结构采用Q345B钢,手工焊接时使用E50型电焊条;其他结构均采用Q235B钢,手工焊接时使用E43型电焊条;所有焊接结构,要求焊缝质量等级为二级。 
山墙骨架柱间距4m,上端支承在屋面横向水平支撑上;假定山墙骨架柱两端均为铰接,当迎风面山墙上的风荷载设计值为0.55kN/m
时,试问,作用在刚架柱顶的风荷载设计值W
(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参见图7-8中(c)图,在刚架柱顶作用风荷载W
。
A:217.8 B:161.0 C:108.9 D:80.5
某钢结构平台,由于使用中增加荷载,需增设一格构柱,柱高6m,两端铰接,轴心压力设计值为1000kN,钢材采用Q235钢,焊条采用E43型,截面无削弱,格构柱如图1-8所示。提示:所有板厚均≤16mm。

柱脚底板厚度为16mm,端部要求铣平,总焊缝计算长度取ι
=1040mm。试问,柱与底板间的焊缝采用下列何种做法最为合理?
A:角焊缝连接,焊脚尺寸为8mm B:柱与底板焊透,一级焊缝质量要求 C:柱与底板焊透,二级焊缝质量要求 D:角焊缝连接,焊脚尺寸为12mm
某单层多跨地下车库,顶板采用非预应力无梁楼盖方案,双向柱网间距均为8m,中柱截面为700mmx700mm。已知顶板板厚450mm,倒锥形柱帽尺寸如图1-6-4所示,顶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α
=40mm。 
试问,在不配置抗冲切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情况下,顶板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260 B:3580 C:3790 D:4120
某单层多跨地下车库,顶板采用非预应力无梁楼盖方案,双向柱网间距均为8m,中柱截面为700mmx700mm。已知顶板板厚450mm,倒锥形柱帽尺寸如图1-6-4所示,顶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α
=40mm。 
假定该顶板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为3390kN,当顶板活荷载按4kN/m
设计时,试问,车库顶板的最大覆土厚度H(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①覆土重度按照18kN/m
考虑,混凝土重度按照25kN/m
考虑。②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计算。
A:1.68 B:1.88 C:2.20 D:2.48
某无梁楼盖的柱网尺寸为6.0mx6.0m,中柱截面尺寸为500mmx500mm,柱帽尺寸为1500mmx1500mm,如图10-1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板上均布荷载标准值:恒荷载(含板自重)g
=20kN/m
,活荷载q
=3kN/m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提示:柱帽周边板冲切破坏锥体有效高度h
=250-30=220mm。 
柱帽周边楼板所承受的冲切集中反力设计值F
(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015 B:952 C:828 D:966
某无梁楼盖的柱网尺寸为6.0mx6.0m,中柱截面尺寸为500mmx500mm,柱帽尺寸为1500mmx1500mm,如图10-1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板上均布荷载标准值:恒荷载(含板自重)g
=20kN/m
,活荷载q
=3kN/m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提示:柱帽周边板冲切破坏锥体有效高度h
=250-30=220mm。 
在未配置箍筋及弯起钢筋的情况下,柱帽周边楼板的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100 B:1250 C:960 D:850
某三跨单层框架横剖面如图16-7所示,柱与基础铰接,与横梁刚接。柱顶在纵向(平面外)有支撑体系。钢材用023s。梁,柱截面特性见表16-2。

柱AB平面内计算长度(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4500 B:9000 C:10800 D:12290
某三跨单层框架横剖面如图16-7所示,柱与基础铰接,与横梁刚接。柱顶在纵向(平面外)有支撑体系。钢材用023s。梁,柱截面特性见表16-2。

柱AB平面外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875 B:0.797 C:0.695 D:0.605
艾柱的规格包括
A:小柱 B:细柱 C:中柱 D:大柱 E:粗柱
增大柱子的直径可以( )。
A:增加柱负荷量,降低柱效率 B:增加柱负荷量,增加柱效率 C:增加柱负荷量,提高分离度 D:减小柱负荷量,增加柱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