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0岁,体重55kg。择期在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历时5h,术毕鼻温下降至35.1℃。

全身麻醉对体温的影响除外

A:全身麻醉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体温调节反应 B:影响主要在中枢部位 C:影响主要在周围部位 D:全麻药也抑制非寒战生热 E:全麻药对婴儿和儿童温度调节影响程度和成人差不多

患者男,50岁,体重55kg。择期在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历时5h,术毕鼻温下降至35.1℃。

全麻对患者热平衡的影响规律除外

A:I1相指全麻诱导后第1个小时,核心体温下降1.0~1.5℃ B:I2相是指I1相后中心体温被动地随环境温度以每小时0.5℃的速度下降,持续3~4h C:I3相是中心体温达34.5℃平衡点 D:I3相后中心体温下降减慢,停止甚至回升 E:I3相后中心体温继续下降

患者女,60岁,因“食管中下段癌”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平时体质虚弱。ASAI2级。查体:体重55kg。室温20℃。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手术历时4.5h,术中出血200ml,输液2500ml,尿量600ml。术后苏醒延迟。置入温度探测头测肛温33℃。迅速升高室温至28℃,强制气流加温系统。1h后患者肛温升至36℃,患者清醒。

体温下降的原因有

A:食管癌根治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 B:手术室室温为19~20℃ C:全身麻醉药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D:肌肉松弛药降低肌肉张力 E:患者平素体质虚弱 F:患者为女性

病历摘要:某婴儿诊断动脉导管未闭,拟全麻下行导管结扎术。入手术室后哭闹不止,监测体温34.5℃

体温下降的主要生理因素有哪些

A:低氧血症 B:体表脂肪绝缘性差 C:代谢率相对较高 D: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E:体表面积与体容积比大

某婴儿诊断动脉导管未闭,拟全麻下行导管结扎术。入手术室后哭闹不止,监测体温34.5℃。

体温下降的非主要生理因素 ( )

A:低氧血症 B:体表脂肪绝缘性差 C:代谢率相对较高 D: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E:体表面积与体容积比大

患者,女性,32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1周出现肛周感染,体温高达40.0℃,伴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搏细数。血常规示白细胞25x10/L,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35x10/L。

护士为该患者采取的降温措施,不包括

A:调整室温 B:酒精擦浴 C:头颈部放置冰袋 D:应用解热镇痛药 E:大动脉放置冰袋降温

体温下降期( )

A:血液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断升高 B:血液温度低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断升高 C:血液温度等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再升高 D:血液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开始回降 E:血液温度低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开始回降

蒸馏塔液位高时,除了到现场观测液位外,最可靠的判断方法是()。

A:蒸馏塔蒸发器压力高 B:蒸馏塔真空下降 C:蒸馏塔馏分流量减小 D:蒸馏塔高液位开关或高液位报警动作

()不是蒸馏塔液位高的现象。

A:高液位报警启动 B:高液位开关动作 C:残液流量为零 D:蒸馏塔蒸发器压力猛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