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1岁,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
在体外循环中,降温最快的部位是
A:脑 B:直肠 C:骨骼 D:体表 E:肌肉
男性,1岁,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
体外循环下血液复温,变温器水和血流温差应该小于哪个范围
A:2℃~4℃ B:4℃~6℃ C:8℃~10℃ D:12℃~14℃ E:14℃~16℃
男性,1岁,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
体外循环下血液复温,变温器水温最高不大于
A:36℃ B:38℃ C:40℃ D:42℃ E:44℃
患者女性,48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收住院。入院时T36.5℃,HR89次/分,BP128/78mmHg,二尖瓣面容。昕诊双肺呼吸音低,对称,房颤心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听诊区均可闻及I3级以上杂音。患者入院后经充分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拟在全麻复合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
提问:体外循环应准备的基本装置有哪些?
A:泵 B:泵压报警器 C:氧合器 D:热交换器 E:气栓控制器 F:贮血室 G:血面报警器 H:滤过器 I:各种管道和插管
患者女性,43岁。活动后心悸,气短15年,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该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
体外循环手术后的护理评估不包括
A:麻醉方式,术中转流,阻断循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各系统器官功能状况 B:全麻是否清醒,清醒后躁动的原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C:心脏,呼吸功能监测 D:血液供应与微循环情况 E:伤口与各种引流情况
患者女性,43岁。活动后心悸,气短15年,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该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
体外循环手术后体温监测叙述正确的是
A:术后体温低于36℃时应保暖复温 B:体温逐渐回升至常温时,及时撤除保暖措施并防止体温反跳 C:若体温升至37℃以上,可能是致热原或多肽物质引起的反应 D:若术后体温升至37.5℃,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 E:若高达38℃以上,应通知医师予以药物降温
患者女性,22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在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I3级收缩期杂音,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择期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
体外循环手术前的护理评估不包括
A:家族史 B:既往史 C:药物史 D: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E:伤口与各种引流情况
某女性患儿,3岁,10kg。发绀。诊断为先心,法洛四联症,拟在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纠治术。
关于发绀性先心病临床征象,正确的是
A:婴儿期均出现发绀 B:生长到2年后可出现杵状指 C:部分儿童喜采取蹲踞姿势 D:可发生脑梗死、肺栓塞 E:由于缺氧、气促,常有呼吸性碱中毒 F:接受体-肺循环分流后,可出现心衰
患儿,6岁,15kg。诊断为先心,室间隔缺损,肺动脉__;拟在体外循环下行VSD纠治术。
正常情况下,肺动脉压是体循环压的
A:相等 B:1/2 C:1/3 D:1/4 E:1/5 F:1/6
患儿,6岁,15kg。诊断为先心,室间隔缺损,肺动脉__;拟在体外循环下行VSD纠治术。
该患儿麻醉选择应
A:避免使用对心肌抑制较重和引起肺血管收缩的药物 B:充分镇静,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C:避免加重缺氧,防止肺循环阻力增加 D:麻醉诱导后采用提高吸入氧浓度,适当过度通气 E:提高体外循环预充液的胶体渗透压,防止术后肺水肿 F:术后呼吸管理适当延长带管时间,充分镇静,适当运用PEEP,但压力宜<1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