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0岁,曾在非洲工作4年。在非期间曾出现皮肤初期为剧痒,继后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色素沉着或色素消失区。因视物模糊到医院就诊,经裂隙灯检查,发现前房有丝状活动物,结膜活检发现微丝蚴,确诊为盘尾丝虫病。
盘尾丝虫的寄生部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眼球深部 B:皮下淋巴管 C:皮下组织 D:皮下血管 E:角膜
患者,女,50岁,曾在非洲工作4年。在非期间曾出现皮肤初期为剧痒,继后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色素沉着或色素消失区。因视物模糊到医院就诊,经裂隙灯检查,发现前房有丝状活动物,结膜活检发现微丝蚴,确诊为盘尾丝虫病。
盘尾丝虫的中间宿主为( )
A:蚤 B:蚋 C:蝇 D:虻 E:蚊
患者,女,50岁,曾在非洲工作4年。在非期间曾出现皮肤初期为剧痒,继后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色素沉着或色素消失区。因视物模糊到医院就诊,经裂隙灯检查,发现前房有丝状活动物,结膜活检发现微丝蚴,确诊为盘尾丝虫病。
盘尾丝虫病的传播途径为( )
A:经空气传播 B:经节肢动物传播 C:经食物传播 D:经水传播 E:经土壤传
患者,女,27岁,贵州某县人。因畏寒,低热1月,排米汤样尿3天,于1993年12月18日入院。患者反复间歇发热数年,血检微丝蚴阳性(++++),双下肢丝虫性淋巴水肿,尿液浑浊度(+++)。病人入院后第2天排乳糜尿3400ml,第3天又排乳糜尿1500ml。患者随即出现疲乏,神萎,恶心,并呕吐2次。面色苍白,四肢发冷,但体温不升(35℃);脉搏:由70次/分增至112次/分,甚至扪不清;血压:8/5kPa,双下肢时有抽搐。经给予9小时的抗休克处理,休克基本纠正,乳糜尿量减少,每天尿量保持在800~1000ml,病人自己要求出院
患者可能感染哪种丝虫
A:班氏丝虫 B:马来丝虫 C:盘尾丝虫 D:帝汶丝虫 E:罗阿丝虫
下列结构由微丝组成的是()
A:微绒毛 B:纤毛 C:中心粒 D:鞭毛 E:纺锤体
人体皮肤上皮的深层细胞中起支架作用的微丝是()
A:肌微丝 B:张力微丝 C:纤维微丝 D:神经微丝 E:以上都不是
下列不属于微丝功能的是()
A:形成分裂环 B:使肌肉收缩 C:构成微绒毛和鞭毛 D:参与胞内物质运输
微丝的踏车运动发生时()。
A:正端的聚合速率大于负端的解聚速率 B:正端的聚合速率小于负端的解聚速率 C:正端的聚合速率等于负端的解聚速率 D:微丝既不聚合,也不解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