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该患儿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精神检查合作,交流尚可,入病室后多动不宁,医生与家长谈话时经常插嘴,承认总是坐不住,上课总是想搞点小动作,情绪反应良好,未引出幻觉及妄想,智力检查未见异常,儿童行为量表提示异常。
据以上病史材料,该患儿的诊断为
A:儿童品行障碍 B:抽动障碍 C:儿童孤独症 D:儿童情绪障碍 E: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F:精神发育迟滞
提示:该患儿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精神检查合作,交流尚可,入病室后多动不宁,医生与家长谈话时经常插嘴,承认总是坐不住,上课总是想搞点小动作,情绪反应良好,未引出幻觉及妄想,智力检查未见异常,儿童行为量表提示异常。
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第四版将该病分为哪些类型
A:注意缺陷型 B:冲动多动型 C:混合型 D:未分型 E:残留型 F:慢性型
提示:该患儿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精神检查合作,交流尚可,入病室后多动不宁,医生与家长谈话时经常插嘴,承认总是坐不住,上课总是想搞点小动作,情绪反应良好,未引出幻觉及妄想,智力检查未见异常,儿童行为量表提示异常。
对于该患者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治疗
A:行为治疗 B:认知疗法 C:系统脱敏治疗 D:特殊教育治疗 E:哌甲酯应用 F:冲击治疗 G:暗示治疗
提示:该患儿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精神检查合作,交流尚可,入病室后多动不宁,医生与家长谈话时经常插嘴,承认总是坐不住,上课总是想搞点小动作,情绪反应良好,未引出幻觉及妄想,智力检查未见异常,儿童行为量表提示异常。
关于哌甲酯的应用注意事项包括
A:下午4点以后禁止使用 B:仅限于6岁以上患者使用 C:要坚持服药不能间断 D:每周六,日及节假日可停用 E:为皿类精神药品 F: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男性患者,50岁,突发头痛,呕吐伴发热,精神行为异常5天。查体:体温:38.5℃,神志清,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Babinski征(-),颈抵抗(+),Kemig征及Brudzinski征均阴性。脑电图:广泛中度异常;头颅CT:未见异常。
若头颅CT示:两侧颞叶和额叶见低密度灶,其中有点状高密度灶。则最可能诊断为
A: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B:肠道病毒性脑炎 C: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D: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E: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患者女,30岁,因“发热,头痛18 d,昏迷2周”来诊。18 d前出现低热,咽痛,体温37.8 ℃,无其他不适,按上呼吸道感染处理。3 d后头痛逐渐加重,无明显恶心,呕吐,家属发现患者精神,情绪异常,出现__,幻觉,奇特的行为及口周不自主抽动。1周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很快昏迷。在当地行胸部X线片,颅脑CT均未见异常,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测
需要做的检查有(提示“颅内感染”(具体资料不详)。予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治疗1周无好转,高热40 ℃左右,并持续昏迷,遂来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T 39.4 ℃,BP 120/90 mmHg;浅-中度昏迷,颈抵抗,双侧视盘水肿;咽,喉未见异常;心,肺未见异常;四肢刺激可动,双侧巴宾斯基征(-),凯尔尼格征(+)。)
A:脑脊液常规 B:脑脊液生化 C:脑脊液培养 D:脑脊液抗酸和墨汁染色 E: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F:脑脊液病毒抗体及抗NMDA受体检测 G:脑肿瘤标志物检测 H:抗甲状腺抗体及甲状腺B型超声 I:脑电图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的行为偏离,不是某一特定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大多随年龄增长可逐渐消失。
常见的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有
A:儿童精神病 B:情绪问题 C:不良习惯 D:儿童的犯罪行为 E:品行问题 F:学习障碍
某男性患者,25岁。因"孤僻,少语,行为怪异5月余"就诊。体格检查无异常。精神状况检查:患者意识清,接触被动,对问话回答不中肯,说话句与句之间缺乏联系。患者在病房中不时的见人鞠躬,使人不能理解其涵义。
此患者最可能是哪种精神障碍
A:精神分裂症 B:抑郁症 C:焦虑症 D:躁狂症 E: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