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7岁。活动后心悸,气短半年,平素身体健康。体检:体温36.2℃,脉搏82次/分,血压105/49mmHg,胸骨左缘二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A:出血 B:喉返神经损伤 C:膈神经损伤 D:导管再通 E:假性动脉瘤 F:灌注肺 G:术后高血压 H:脑血管意外 I:心包填塞
患者男性,37岁。活动后心悸,气短半年,平素身体健康。体检:体温36.2℃,脉搏82次/分,血压105/49mmHg,胸骨左缘二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疑术后发生低心排时,应如何判断及处理?
A:CVP(中心静脉压)增高表示左心功能不全 B:LAP(左房压)增高表示右心功能不全 C:CVP及LAP均低时表示低血容量性休克 D:CVP及LAP增高表示左,右心功能不全 E:低血容量的心动过速,用药减慢心率,使心排血量增高 F:左心功能不全用血管扩张剂为减轻前或后负荷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六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一年,加重一月入院。查体: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上肢血压高于下肢约20mmHg,足备动脉搏动减弱。
主动脉缩窄的临床表现有:
A:头痛,头昏 B:活动后心悸气短 C:双下肢麻木怕冷,易患冻疮 D:双下肢水肿
患者男,64岁,反复咳嗽,咳痰18年,活动后气短4年,加重伴咳黄痰5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2年余,服用“降压0号”。吸烟40余年,已戒烟3年。入院后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等综合治疗。
你对是否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意见是(提示 患者入院后第8 d体温恢复正常,痰偶为脓性,呼吸困难减轻。这时第1次和第2次痰培养结果回报:“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
A:不用,应等待第3次痰培养结果,如果仍培养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就用 B:不用,需要鉴别可能为上呼吸道污染菌群 C:用,两次痰培养为同一种菌,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D:不用,患者为免疫健全宿主,真菌感染可以自愈 E:用,可以预防真菌感染 F:不用,应给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取下呼吸道深部痰重新进行培养后再决定
患者男,64岁,反复咳嗽,咳痰18年,活动后气短4年,加重伴咳黄痰5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2年余,服用“降压0号”。吸烟40余年,已戒烟3年。入院后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等综合治疗。
对是否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正确的是(提示 患者入院后第8 d体温恢复正常,痰偶为脓性,呼吸困难减轻。这时第1次和第2次痰培养结果回报:“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
A:不用,应等待第3次痰培养结果,如果仍培养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就用 B:不用,需要鉴别可能为上呼吸道污染菌群 C:用,两次痰培养为同一种菌,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D:不用,患者为免疫健全宿主,真菌感染可以自愈 E:用,可以预防真菌感染 F:不用,应给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取下呼吸道深部痰重新进行培养后再决定
患者女性,43岁。活动后心悸,气短15年,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该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
体外循环手术后的护理评估不包括
A:麻醉方式,术中转流,阻断循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各系统器官功能状况 B:全麻是否清醒,清醒后躁动的原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C:心脏,呼吸功能监测 D:血液供应与微循环情况 E:伤口与各种引流情况
患者女性,43岁。活动后心悸,气短15年,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该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
体外循环手术后体温监测叙述正确的是
A:术后体温低于36℃时应保暖复温 B:体温逐渐回升至常温时,及时撤除保暖措施并防止体温反跳 C:若体温升至37℃以上,可能是致热原或多肽物质引起的反应 D:若术后体温升至37.5℃,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 E:若高达38℃以上,应通知医师予以药物降温
患者,女性,24岁,近3年来反复发作遇冷后手指苍白,疼痛,继之发紫,伴双手皮肤肿胀,增厚,近5个月经常咳嗽,不伴咳痰,有时活动后气短。
1年后,患者出现抗ds-DNA抗体1:20阳性,尿蛋白(+++),应考虑的诊断为下列哪项
A:系统性硬化病危象 B:重叠综合征 C:巨细胞动脉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 E:结节性多动脉炎
某女性患者,25岁,近3年来反复发作遇冷后手指苍白,疼痛,继之发紫,伴双手皮肤肿胀、增厚,近5个月经常咳嗽、不伴咳痰,有时活动后气短。
1年后,患者出现抗ds-DNA抗体1:20阳性,尿蛋白(+++),应考虑的诊断为下列哪项
A:系统性硬化病危象 B:重叠综合征 C:巨细胞动脉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 E:结节性多动脉炎
某男性患者,78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1年来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口服美托洛尔。查体:BP 18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37次/分,律不齐,无杂音。心电图提示(Ⅱ导联)如图所示。
安装永久起搏器后,主要护理措施有
A:术侧上肢外展 B:平卧位 C:持续心电监护48~72小时 D:指导患者术侧肢体活动 E:起搏器局部伤口包扎后,沙袋压迫6~8小时 F:起搏器局部伤口包扎后,沙袋压迫24小时 G: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或红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