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53岁。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站立和行走不稳半年余就诊。8年前曾因胃出血行全胃切除术。化验:RBC2.1×10
/L,Hb72g,/L,WBC3.2×10
/L,血小板86×10
/L,MCV140fl(140μm
),MCH42pg,血清维生素B
浓度86pg/ml(正常值200~900pg/ml),叶酸正常。
以下哪项不符合本例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A:周围血象为大红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B:骨髓涂片可见巨幼红细胞、巨晚幼粒、巨杆状核粒细胞 C:胃液中游离盐酸缺乏,注射组胺后无反应 D:血清间接胆红素常偏高 E:维生素B
吸收试验显示吸收增加,尿排出量正常
某男性患者,56岁,双侧
游离缺失,余牙正常。设计
近中隙卡,
RPI卡环,后腭杆连接。
加强带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支架折断 B:防止义齿下沉 C:增加义齿固位 D:保持义齿在口腔内的正常位置 E:减少义齿受力时对基牙的损害
某女性患者,26岁,面突畸形.开唇露齿。∠SNA86°,∠SNB84.2°。牙科模型显示牙槽骨前突明显,中线偏右。后牙为正中咬合关系,
关系基本正常。诊断为双颌前突。
在以下有关诊断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有
A:三维CT成像对骨形态的显示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已成为正颌外科诊断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B:下颌发育过度,即下颌前突患者的SNB角、下颌深度角一般均超过80°与88° C:正常个体的唇齿关系是:当上唇处在自然松弛状态下,上中切牙切嵴应在上唇下缘上2mm D:上颌深度角是指:由NA连线与眼耳平面构成的交角 E:施行单颌手术仅需一块
板,而施行双颌手术则需制作两块
板 F:对一位正颌外科医师而言,对于颌面畸形导致心理异常的患者,正颌手术是首选的最根本的治疗措施
某女性患者,26岁,面突畸形.开唇露齿。∠SNA86°,∠SNB84.2°。牙科模型显示牙槽骨前突明显,中线偏右。后牙为正中咬合关系,
关系基本正常。诊断为双颌前突。
在进行正颌手术过程中,必须保护正常的组织,下面描述正确的有
A:骨段之间间隙可植入碎骨块,但要注意防止继发感染 B:术中万一损伤了牙根,为防止牙髓感染及坏死,应予以拔除 C:为减少二次损伤,对于阻生第三磨牙,一般在正颌手术时同时拔除 D:口内进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最易损伤下牙槽血管导致出血,此时为了防止大出血,必需结扎神经血管束 E:SSRO术中有可能需要暴露颏神经,大部分颏孔的开口方向是前上 F:颏神经损伤后同侧下唇,下前牙区唇侧牙龈,下前牙区牙髓感觉消失
某女性患者,26岁,面突畸形.开唇露齿。∠SNA86°,∠SNB84.2°。牙科模型显示牙槽骨前突明显,中线偏右。后牙为正中咬合关系,
关系基本正常。诊断为双颌前突。
该患者手术后已达到预期颌位,但仍需进行术后正畸,术后正畸的作用为
A:改善
关系,维持
平衡 B:排齐个别错位牙 C:关闭牙间间隙 D:牵引骨段至正常位置 E:调整
关系,建立
平衡,防止畸形复发 F:消除颌骨位置异常导致的牙齿代偿性倾斜
关于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静和闭眼放松状态下的脑电图描述正确的是( )
A:α波频率为8~12Hz,波幅20~100μV,是基本节律,主要分布在枕部和顶部 B:β波频率为13~25Hz,波幅5~20μV,主要分布在额叶和颞叶 C:θ波频率为4~7Hz,在部分正常人半球前部可见少量 D:δ波频率为4Hz以下,清醒状态下几乎没有,但入睡可出现,且由浅入深逐渐增多 E:儿童脑电图与成人基本相同,均以慢波为主
在触电事故中,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称为()。
A:间接接触电击 B:直接接触电击 C:正常状态下的电击 D:非正常状态下的电击
在标准状态下,体积相同的氦气和氢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
和平均平动动能
1的关系为()。
A:
和
1都相等 B:
相等而
1不相等 C:
1相等
而不相等 D:
和
1都不相等
飞机在正常状态下,SD在以下哪个飞行阶段出现巡航页面().
A:03 B:04 C:05 D:06
飞机正常状态下,SD在以下哪几个飞行阶段中显示发动机页面().
A:03,04 B:03,04,05 C:04,05,06,07 D:04,05